第二章 唐朝的东都和武周的神都

第六节 安史之乱对洛阳的影响

隋唐洛阳 作者:郭绍林


  一、 安史之乱中的洛阳

  唐玄宗主动放弃洛阳而僻居关中,也就不再观风省俗、维系东方了。这样,无异于作茧自缚,自我限制,自我孤立。放弃洛阳二十年,也就为国家的安定统一局面埋下了隐患。如果玄宗不曾放弃巡幸洛阳,当安史之乱爆发时,按照当时的交通和通讯条件,当会较快得知消息,从而部署平叛活动。如果玄宗依然把洛阳作为控制东方的军事堡垒来加以经营,也不至于让几个不识干戈的文人充当留守官,守着一座缺乏兵力的空城,轻易地落入叛军之手。安史之乱不仅使洛阳在当时受到破坏,而且在后来还受到严重的影响。唐人李庾《东都赋》概括为:叛军"杀人如刈,焚庐若薙";洛阳"世治则都,世乱则墟;时清则优偃,政弊则戚居"。这是说:安史叛军在洛阳,滥杀居民,焚烧房屋,就像收割庄稼一样净尽,清除野草一样随便;洛阳在太平时期是天下翘首向往的都城,动乱年代则化为一片废墟;世道清明,洛阳人安居乐业,优哉游哉,政治败坏,则过着悲惨的生活。那么,洛阳的盛衰就成了天下治乱的晴雨表。

  安禄山是胡族出身的唐朝将领,身兼范阳(治今北京市)、平卢(治今辽宁省朝阳市)、河东(治今山西省太原市)三镇节度使,拥有的兵力、马匹数量为边将之最。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初九,他假托奉玄宗密诏诛伐宰相杨国忠的名义,在范阳发动叛乱,率领所属兵士及同罗、奚、契丹、室韦等族曳落何(假子)共十五万,长驱南下。这时天下承平日久,官军懈怠,缺乏训练,不具备战斗力,甚至铠甲武器封存在武库中,朽坏不堪使用。叛军所过州县,望风瓦解,守令或开门出迎,或弃城逃窜,有限的抵抗极其软弱,无济于事。玄宗得知消息后,任命安西节度使封常清为范阳、平卢节度使,到洛阳募兵以作抵抗。

  东都留守李憕,偕同留台御史中丞卢奕、河南府尹达奚珣,安辑将士,完缮城郭,做遏止叛军侵逼的准备。封常清应急招募的壮丁,多是市井居民,未经训练,毫无战斗力,面临叛军铁骑奔突、飞矢如雨的架势,一个个胆战心惊,望风溃逃。封常清在洛阳上东门、都亭驿、宣仁门连遭惨败,急忙从东都苑毁墙西逃。李憕对卢奕说:"我辈担负着国家重托,即使明知力弱不敌,也要忠于职守,死而后已。"卢奕许诺尽力抵抗。十二月十二日,安禄山率叛军攻入东都城,杀死数千人,箭簇呼啸着,向宫城射去。李憕召集到残兵数百人,但都临阵溃逃,只剩下自己一人坐在衙署中。卢奕已派家属怀揣官印抄小路奔赴长安,自己身着朝服,端坐御史台中。安禄山派人擒拿二人,送到自己跟前。卢奕大骂不止,数落安禄山大逆不道,并环顾叛军,说道:"做人应当知道逆顺,我死不失节,没有什么可遗憾的。"安禄山恼羞成怒,下令把二人杀掉。卢奕面不改色,镇静自若,行北面辞别君主礼,然后从容就义。达奚珣投降了安禄山,安禄山以党羽张万顷接替河南尹职务。

  安禄山急于称帝,滞留洛阳,未及西行。唐廷匆忙部署平叛,加强了在潼关的防御。在叛军的后方河北道,平原郡(治今山东省平原县)太守颜真卿,联络堂兄真定郡(治今河北省正定县)摄太守颜杲卿,相与起义兵,互为犄角,切断叛军的归路,以纾缓其西寇之势。河北十五郡纷纷响应,皆归朝廷,兵力达二十余万。安禄山有后顾之忧,急忙派史思明杀回马枪。

  次年正月初一,安禄山在洛阳称帝,国号大燕,改元圣武,以达奚珣为侍中。初八,史思明攻陷常山(真定郡),执送颜杲卿入洛阳。安禄山责问颜杲卿道:"你原先的职务仅仅是范阳户曹,是我奏请朝廷,让你当上营田判官,你才一步步升为光禄寺丞、太常寺丞和常山太守的。我哪一点对不住你,你要背叛我!"颜杲卿驳斥道:"你本是营州的牧羊羯奴,皇上提拔你身兼三镇节度使,恩宠无比,哪一点对不住你,你要造反!我家几代都是大唐的臣子,我岂能因为你曾举荐过我,就追随你造反。我为国家讨贼,恨没能杀掉你,这怎么叫背叛你?你这狗娘养的,何不快杀掉我!"安禄山恼怒万分,把颜杲卿捆在中桥的柱子上,节解处死。颜杲卿忍受着巨大的疼痛,破口大骂,直到断气为止。同时,他的幼子和一个侄儿,以及同事袁履谦,也以同样方式遇害。

  六月中旬,叛军攻陷长安,搜捕到梨园弟子数百人,连同乐器、舞衣、舞马、犀、象等,一并送至洛阳。秋季,安禄山在东都苑的凝碧池旁同其臣僚宴集,音乐声起,梨园弟子悲不能胜,相顾落泪。乐工雷海清扔掉乐器,西向长安,痛哭不已。安禄山怒不可遏,把他捆在戏马殿前台,肢解示众。给事中王维在长安被俘,押送到洛阳,禁闭在城南的菩提寺中,听到这件事后,赋诗感叹,云:"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更朝天?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玄宗逃奔四川成都,其子唐肃宗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即位,领导平叛活动。安禄山自叛乱以来,双目渐昏,终于失明,加上身患毒疮,脾气日益暴躁,对部下动辄毒打,甚至杀戮。他的阉宦李猪儿挨打最多,心里愤愤不平。安禄山欲以宠妾段氏所生子安庆恩为嗣,引起长子安庆绪的不满,遂与李猪儿等人谋杀安禄山。至德二载(757)正月初五夜,安庆绪一伙人手持兵器站在帐外,李猪儿持刀直奔帐中,猛砍安禄山的腹部。侍奉安禄山的下人吓得魂不附体,呆在一边不敢动。安禄山摸不着床头的佩刀,手摇帐竿喊道:"这必定是家贼。"片刻工夫,肠子流出,一命呜呼。安庆绪接替帝位。

  十月,肃宗长子廣平王李俶名义上任唐军元帅,副元帅郭子仪具体指挥,率领回纥族援军,继收复长安之后,前来收复洛阳。叛军大败,安庆绪从东都苑门仓皇逃向河北。回纥进洛阳后,径直进入府库收财帛,在市区、农村抢劫三天,所得财物不可胜计。百官受安氏父子伪署者三百余人,皆身着罪犯素服,悲泣请罪。广平王将他们送往长安处理。王维因写有上述诗表明政治态度,为肃宗所知,特予免罪。十一月,广平王、郭子仪由洛阳回长安,肃宗慰劳郭子仪,说:"我的家国,由卿再造。"为了经营河北,郭子仪又被指派还东都。乾元元年(758),肃宗以宗室虢王李巨为河南尹,充东京留守,征郭子仪入朝,同李光弼一道赴相州(治今河南省安阳市)抗击安庆绪。

  乾元二年(759),史思明杀安庆绪,自称大燕皇帝。相州一战,官军失利,郭子仪被召回长安,李光弼代为兵马元帅,赴东都。九月,史思明引兵向洛阳逼来。李光弼动员东都留守韦陟率官属西入关,河南尹李若幽率吏民出城避乱,自己到洛阳北面的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组织抵抗。史思明入洛阳,城中空无所得,担心李光弼从北边来攻,自己不敢入宫,退屯白马寺南,以拒官军。史思明引兵攻河阳,损失惨重。上元元年(760)闰三月,他由白马寺移军入洛阳城。他派间谍放出风声,说:"洛阳城中的将士都是燕人,久戍思归,上下离心,击之可破。"唐廷信以为真,命李光弼等收复洛阳。上元二年(761)二月,双方在邙山交战。史思明趁官军未及列阵,率军突入其中,官军大败,死数千人,军资器械全部遗弃。三月,史思明被其子史朝义杀掉,史朝义继称皇帝。

  宝应元年(762),东京复称东都。十月,唐军和回纥再度收复洛阳。战斗在洛阳北邙激烈地进行,杀叛军六万,捕获二万,史朝义率轻骑数百仓皇东逃。回纥兵进入洛阳城,士女惧怕,躲到圣善寺、白马寺的阁楼上,回纥就纵火焚烧阁楼。回纥肆意抢掠士女、财物,死伤数以万计,几十天火焰不灭。同时,官军借口东都及东面和南面一带皆为贼境,大抢三月,残存人家荡然一空,只能以纸遮身。

  二、 銮舆西去不重巡自

  从唐玄宗第五次巡幸洛阳返回长安,直到唐朝灭亡前夕唐昭宗被挟持到洛阳,唐朝诸帝迄未巡幸东都。这里的宫城由民夫加以维修,卫兵礼仪式地加以宿卫,但宫殿空空,大门紧锁,只有燕子在梁檐下筑巢栖息,蜘蛛在柱子间结网奔走。

  乾元二年(759)十月,肃宗下制,声称自己要巡幸东京,亲征史思明,苏源明等群臣上疏谏止,认为大河南北尽为贼境,淮东江西又起叛乱,皇帝不宜东幸。广德元年(763),吐蕃利用唐朝平叛时出现的混乱软弱局面,深入京畿地区,致使唐代宗仓皇东逃至陕州。代宗一伙担心郭子仪功高难制,不想让他再次立下收复长安的赫赫战功,就下诏表示放弃长安,迁都洛阳,以避吐蕃。郭子仪为这一选择都城的举措深感忧虑,上疏先指出长安所在地关中地势险要,远非洛阳可比;然后描绘自己目睹的洛阳地区情况是:"东都久陷叛军手中,宫殿遭焚烧,残存者不足十分之一,留守官衙署也被破坏得连一根椽子都没有保住。都畿地区,不满千户人家,断壁残垣,荒田秽土,杂草丛生,豺狼出没。这里既没有粮食,又没有人手,怎么给皇上奉献膳食,怎么给百官提供住处?因此,恳请陛下回銮长安,再造邦家。"代宗表示立即返回长安。

  宝历二年(826)正月,唐敬宗又提出要巡幸洛阳,宰相李逢吉和谏官接连上疏阻止。这位十七岁的皇帝孩子气十足,板着脸说:"我巡幸的主意已定,随从的百官、宫人都自备干粮,用不着百姓供应。"李逢吉叩头进谏道:"东都离长安不足千里,宫阙俱在,按时巡幸,本来就是先王制定的规矩。但是,巡幸要遵行礼仪,千乘万骑,不可随便减少,自备干粮,更是有失体统。当今战火未熄,边境不宁,恐怕巡幸成行,人心不稳。恳请陛下改变主意。"敬宗不听,派一位度支员外郎到东都察看宫城及沿途行宫。这时,山南西道节度使裴度由治所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来长安朝觐,在延英殿奏事时对敬宗说:"国家设置两都,就是为了提供巡幸的方便。但从安史叛乱以来,巡幸不再施行。东都的宫阙以及六军营垒、百司衙署,多已荒废。陛下要巡幸东都,须稍加维修,一年半载修葺告竣,再提巡幸不迟。"敬宗说:"群臣都没有说到这层意思,光是一个劲地说不该去。照你这样说,不去也罢。"不久,河北跋扈藩镇上奏出丁匠一万,助修东都宫阙,实则别有用心。经裴度分析实情,敬宗最终打消了东幸的念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