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士大夫与佛教的关系(上)

第五节 士大夫的应举、出仕与佛教(二)

唐代士大夫与佛教 作者:郭绍林


  二、 寺院读书

  士大夫应举、出仕和佛教这种莫明其妙的挂钩,并不只是雁塔题名一件。士大夫要应试,要当官,自然要读书,要作诗文,要准备行卷,这就需要摆脱庶务缠身和喧嚣纷乱的环境,寻找清幽静谧的处所。寺院,尤其是偏僻遥远地区的寺院,就成了最理想的地方。

  寺院并不是无偿地向士大夫提供书斋,具体价格已无从稽考,但从唐末人李洞充满牢骚的诗里,可以发现那价格是颇使士大夫伤脑筋的。他在《废寺闲居,寄怀一二罢举知己》诗中写道:"病居废庙冷吟烟,无力争飞类病蝉。槐省老郎蒙主弃,月陂(一作波)孤客望谁怜?税房兼得调猿石,租地仍分浴鹤泉。处世堪惊又堪愧,一坡山色不论钱!"(《全唐诗》卷723)

  在落拓潦倒的情况下,花钱租下寺院的房舍,士大夫往往不出寺门,用功读书作诗,有的一年,有的长达三年之久。朱庆馀《韩协律相送精舍读书,四韵奉寄,呈陆补阙》诗说:"遥知寻寺路,应见宿江烟。到处无闲日,回期已隔年。"(《全唐诗》卷514)刘得仁《云门寺》诗也说:"吟苦晓灯暗,露零秋草疏。……寄寺欲经岁,惭无亲故书。"(《全唐诗》卷545)李骘《题惠山寺诗·序》说自己"肄业于惠山寺,居三年,其所讽念:《左氏春秋》、《诗》、《易》,及司马迁、班固《史》、屈原《离骚》、《庄周》、《韩非》,书记及著歌诗数百篇。"(《全唐诗外编》载近人童养年《全唐诗续补遗》卷13,北京:中华书局,1982)

  士大夫僻居佛寺,除了没日没夜地读书写作之外,生活方面怎样?心情怎样?感觉寂寞孤独吗?思念家乡和亲人吗?不妨再看看下列诗句。

  韦应物《题从侄成绪西林精舍书斋》诗说:"纻衣岂寒御?蔬食非饥疗。虽甘巷北单(一作箪),岂塞青紫耀?"(《全唐诗》卷192)

  薛令之《灵岩寺》诗说:"草堂栖在灵山谷,勤苦诗书向灯烛。柴门半掩寂无人,惟有白云相伴宿。"(《全唐诗》卷215)

  王建《秋夜对雨,寄瓦瓮寺二秀才》诗说:"对坐读书终(一作经)卷后,自披(一作铺)衣被(一作服)扫僧房。"(《全唐诗》卷301)

  于鹄《题宇文褧山寺读书院》诗说:"读书林下寺,不出动经年。草(一作书)阁连(一作通)僧院,山厨共石泉。云(一作雪)庭(一作亭)无履迹,龛壁有灯烟。年少今头白,删诗到几篇?"(《全唐诗》卷310)

  喻凫《书怀》诗说:"只是守琴书,僧中独寓居。心唯务(一作慕)鹤静,分合与名疏!"《怀乡》诗说:"抱疾僧窗夜,归心过月斜。"《夏日龙翔寺居即事寄崔侍御》诗说:"古刹一幡斜,吹门水过沙。数声钟里饭,双影树间茶。落日穷荒雨,微风古堑花。何当戴豸客(侍御是法官,法官所戴帽子叫獬豸冠。相传獬豸是独角兽,能辨是非曲直,见人争斗,以角触不直者,以口咬不正者),复此问生涯。"《龙翔寺居喜胡权见访因宿》诗说:"林栖无异欢,煮茗就花栏。雀啅北冈(一作窗)晓,僧开西阁寒。冲桥二水急,扣月一钟残。明发还分手,徒悲行路难。"(《全唐诗》卷543)

  赵嘏《越中寺居寄上主人》诗说:"自晒诗书经雨后,别留门户为僧开。苦心若是酬恩事,不敢吟春忆酒杯。"(《全唐诗》卷549)

  薛能《夏日寺中有怀》诗说:"亭午四邻睡,院中唯鸟鸣。……归家岂不愿,辛苦未知名。"(《全唐诗》卷560)

  由于多了一种精神负担,士大夫们的这种生活,恐怕比苦行僧还要凄苦。然而他们甘愿去过这种凄苦的生活,甚至苦读成呆头呆脑的样子,自然是心目中有远大的追求,临渊羡鱼,退而结网。经过一番"苦其心志,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的功夫,一旦应试及第,或被官府征辟录用,就很有可能青云得志,鹏程万里,把一切苦楚都弥补了。因此,在上引韦应物诗中,韦应物接着替他从侄憧憬一番:"郡有优贤榻,朝编贡士诏。欲求朱轮载,勿惮移文诮。"显然,寺院的书斋不过是士大夫到达荣华富贵境地的征途中,一个简陋的临时客栈而已。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