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尘三侠,友爱交织的侠侣情仇

李靖学艺

侠客天下:三千年中国武侠的背影 作者:纳兰秋 著


  隋唐交替的乱世,涌动一曲英雄的赞歌。风尘三侠的故事永恒的打动着人心。一个是少年英雄,壮志难伸;一个是风尘女子,风流决绝;一个是虬髯怪客,身负巨仇。李靖、红拂与虬髯客三人,乱世红颜,爱恨情仇,演绎了旷世的精彩与感动。风尘三侠,早就成了人们心中一种独特的情怀。千百年后,人们抬头仰望星空,许多历史大事都被滚滚黑幕淹没,唯李靖、红拂、虬髯客这段爱情与友情交织的侠义故事却依旧生动,熠熠生辉。也让后世之人深刻的懂得,所谓的侠义,就是知己相遇,生死相酬,从不会考虑附带的恶果。

  李靖学艺

  李靖生活在隋唐递变的末世。字药师,陕西三原人,英姿飒爽,侠义心肠,身上有一股子英雄气概。家世也颇不寻常,属于陇右豪族,与崔、王、卢、郑并称五大豪姓,祖上几辈人都是做官出身。他从小也受到良好教育,文武兼修,样样都出类拔萃,一旦大鹏同风起,必定震荡五洲,激扬四海。

  这一切都拜他的舅父韩擒虎所赐。提起这位韩擒虎来,读者上帝一定不会陌生。当年隋灭陈时,就是此人亲手擒住陈后主的,隋文帝杨坚每每引此为快事,指着韩擒虎对大臣们说,你们看,这就是捉住陈国天子的人!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韩擒虎见外甥谈吐举止,非是寻常孩子可比的,将来必定会有大出息,因此没少花心思培养。

  小时候,李靖顽皮,韩擒虎为了让自己的外甥练就一身娴熟的弓马刀枪的功夫,不惜施展苦肉计。

  他对小李靖说,乖外甥,舅舅给你三个月的时间练习花枪,三个月后,舅舅站在校场上,两边耳朵上各挂一个小铁环,再把头发剃光,上面放一枚铜钱,你骑马飞驰而来,先用花枪挑下铁环,再用回马枪,挑掉我头皮上的铜钱,如果你枪法娴熟高超,舅舅自然无恙,如果你荒废了,舅舅这条老命就呜呼哀哉了!

  小李靖一听,舅舅这是拿老命开玩笑啊,于是不敢怠慢,三个月的时间利用的磁磁实实的,一分一秒的功夫都没浪费。

  到了考试当天,韩擒虎老将军当真剃光了脑袋,耳朵上挂着铁环,比女人带着的耳环还小,目的是测验精准度,光头上放一枚铜钱,特意打磨的薄如纸片,要不是勤学苦练,纵然挑掉铜钱,头皮也得刮下一块来。

  小李靖身着戎装,周身谨慎利落,跃马抬枪,将浑身的本领和这三个月所练习的内容从容施展开来。

  韩擒虎都惊呆了,只看自己的外甥花枪翻舞,银光点点,稍没注意,只觉得耳根火辣辣的疼痛,一摸铁环已然不翼而飞,耳朵并未伤害。

  原来小李靖力道巧妙十足,先用猛力将铁环点断,再用巧劲,使铁环从耳中滑落,而不伤及耳垂。又一愣间,感觉头上冷嗖嗖的,一摸铜钱也被挑落,毫发无伤。这回马枪耍得精彩漂亮,惊龙回首,枪走直线,枪未到风先闻,呼的一声,一个高难度动作就完成了。

  韩擒虎捋着胡子,大声呼喊,好小子!孺子可教!想到将来外甥可继承自己衣钵,心中既喜且慰,笑得合不拢嘴。

  武功精彩绝伦,只是一方面,韩擒虎要将外甥打造成为一个全能军事家,不光能打仗,还要懂谋略,将早年间研读过的兵法、兵书翻弄出来,一股脑交给小李靖,让他饱读。

  小李靖也有心成才,自此沉浸在兵书海洋,几年之后,烂熟于心,胸中韬略万千,只待亲历战场,实战演练。

  闲着没事的时候,爷俩喜欢谈论兵法,韩擒虎用兵多年,既有实战经验,又饱读兵书,自然渊博得很,可是小李靖往往能跟他争锋激辩,说得头头是道。韩擒虎就对人说,现在能跟我谈论孙武兵法的人,只有李靖了!

  将来,李靖登坛拜将,平江南,反击突厥,征讨吐谷浑,立下赫赫战功,堪称唐初的"战神"。贞观大帝为了表彰他的功劳,将他的画像挂到凌烟阁上,为二十四功臣之一,这一切都不开韩擒虎老将军从小对他的培养。

  诗云: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李靖的功劳和战绩大概当得起这首诗,然而他的早年却十分蹭蹬不顺,壮志难伸。

  长大后,李靖决定去长安闯荡。俗话说,学好文武艺,卖与帝王家。京城毕竟是天子脚下,机遇多多,倘若遇到一个,前途未可限量。这也是至今许多人仍喜欢做"京漂"的原因。

  长安途中,路过风陵渡口,李靖遇到了刘文静。

  提起刘文静,大大的有名。他是李渊建唐的大功臣,与另一个功臣裴寂齐名,史称裴刘,但这两个人区别甚大。裴寂,彻头彻尾的李渊的人,而刘文静的背后却是英姿爽朗的李世民。

  那是后话,暂且不提。此刻的刘文静空怀满腔的抱负,却得不到施展。人有没有本事是一方面,有没有用武之地是另一方面,刘文静就因英雄无用武之地而四处奔走。隋朝不用他,他也只好离开长安,没想到在风陵渡口遇到了前往长安谋事业的李靖。

  两个人相谈甚欢,刘文静就劝李靖不要到长安去,天子脚下,污秽不堪,已没有干净、有本事人的立脚之地了。李靖哪里肯听,非要自己尝试一遭,见个成败,再另做打算也不晚。

  刘文静执拗不过,就对李靖说,兄弟,我这话今天撂在这,凭你去闯荡,准碰个鼻青脸肿不可,不过话说回来,人生际遇不同,什么事只有自己做了,才最具说服力,我今天要奔太原去,投李渊父子,将来兄弟不如意,可往太原寻我!

  说完,告辞走了。李靖一想也是,人各有志,不可强求,于是奔长安而来。

  到了长安,李靖修书一封,寄与司空杨素,恳请允其拜见。时间不长,杨素传下话来,请见。李靖异常兴奋,看来长安并非如刘文静所说的那样暮气横秋,天昏地暗,于是精心准备,翌日好去拜府。

  第二天,旭日东升,霞光万道。李靖的心情似这朝霞一样,红火绚丽,充满了生机,充满了希望。他早早地来到杨府,将拜帖奉上,在府外门口毕恭毕敬的等候召见。

  哪成想,左等也不来叫,右等也不来叫,大约过了四五盏茶的功夫,相当于现在的两三个钟头,李靖额头上汗珠直淌,显然等得时间长了,又渴又累,来时的一副精气神消耗殆尽,这才有杨府的下人过来喊进去。

  李靖心中窝火,有心不进去,机会难得,但是进去吧,心里又绕不过这个弯来,你杨素既然号称爱惜人才,如何又让人等这么长时间?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心里七上八下的,好一阵琢磨。不过一边想着,一边脚步已随着下人进得府来。

  罢了,既来之,则安之,管它什么结局,且去闯来。李靖如此想,顿时恢复了自信,步履矫健,虎虎生风,像凯旋的将军一般。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