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抗战谍影

友邦背后的金融帝国 作者:(美)罗恩·谢尔普,阿尔·埃尔巴


  20世纪30年代,尤其是在日本入侵中国之后,随着日本在中国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史带开始利用自己的报纸,作为发表意见的工具。他态度鲜明地反对日本人的做法,强烈声讨日本“大东亚共荣圈”计划,但最终却发现自己很快就受到了订户们的攻击。虽然这听起来有些让人难以置信,但当时许多在远东的欧洲人居然采取了支持日本侵略者的态度。正像古尔德所说的那样,史带的《邮报》“引起了一片骚乱。”

  史带的确做到了尽量谨慎,因为他知道,在这种情况下,自己最好保持沉默。1937年7月7日,日本全面侵华,先后派出了成千上万的军队和战舰攻击中国。他们先是占领了北京,后来又占领了上海的部分地区,12月份攻占了国民党的首府南京。但日本当时并没有与美国开战。根据《二战时期美国海军史》(History of United States Naval Operations in World War II)作者塞缪尔·艾略特·莫里森(Samuel Eliot Morrison)的说法,为了保护当时在中国的美国人,当时美国政府派出了一支名叫“帕奈”(Panay)的小型炮艇进入长江,日本军官居然对帕奈号进行轰炸。

  当日本军队逼近南京的时候,蒋介石的外事办公室通知美国大使馆准备随时撤退。可就在大使馆撤退的过程中,帕奈号不断遭到来自岸边的攻击;显然,攻击者的目的是要彻底消灭中国的民间武力。1937年12月12日,日本海军轰炸机成群结队地从“帕奈”号上空飞过,抛下炸弹。几分钟之后,又陆续抛下了12枚炸弹。可让人感到意外的是,虽然攻击不断,但美国人却并没有太多的伤亡。

  轰炸结束之后,日本方面立即表示诚挚的歉意,同时提出赔偿要求,从而平息了美国方面的怒气。为了挽回面子,美国人主动公开声明此事纯属误会。而当时的美国政府也是抱着尽量避免卷入战争的态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