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午饭后闲聊的时候,我们无意中谈起孩子的兴趣问题,他反倒是一肚子苦恼,说他的女儿学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来,花了近千块钱学游泳,到现在连基本的姿势都不会,其他爱好方面也是浅尝辄止。问孩子为什么,孩子的回答很让他吃惊:“再学又能怎么样呢?学得再好,在爸爸眼里也不怎么样。“朋友说,他经常当着女儿的面进行点评,觉得女儿在某些方面的进度和表现让人不满意,他经常会以对待成人的方式来对待孩子、批评孩子,并要求女儿向自己看齐,每次都是“想当年我如何如何……”以上这些让我明白一个道理,要让孩子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充满信心,父母在和孩子互动的时候,要主动放下身段,学会向孩子示弱。让孩子也感觉到,在互动的过程中,爸爸妈妈也有不会的,也不是十全十美的,这就促使孩子产生与家长共同探究的愿望。如果能坚持下去,会慢慢培养起孩子对学习的信心,燃起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后来,我与沐沐再下象棋时,就常常会有意无意地输给他或露出一些明显的破绽,让他有种比父亲强的自豪感。当我与沐沐温习汉语拼音、英语时,我常常带着难以改变的乡音跟他对话。他便常常以嘲笑的口气,却又不厌其烦地纠正着我的发音。在和沐沐比赛绘画时,我越是画得惨不忍睹,沐沐越是向我展示他学到的绘画技巧。而所有这些,都是我在示弱的同时,想要沐沐逐渐体会学习的乐趣,感受学有所成的荣誉感。渐渐地我发现,沐沐在许多方面进步非常明显,之前刻意追求的东西,他能在这种互动的游戏中取得出人意料的进步。比如学骑自行车、学五子棋、下围棋、转呼啦圈等等,所有这些,都是这种模式下的典型示例。所以,在孩子面前,家长适当示弱,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6.批评之前先赞美
父母学会了如何正确地赞美和批评,孩子才能“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才能在学习中更有信心,更加努力。
孩子的成长需要赞美,也需要批评。就像美国著名作家巴德?舒尔伯格所说的那样“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在巴德七八岁的时候,他写了一首诗,母亲搂着巴德不住地赞扬,父亲却说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的话很让巴德伤心,然而靠母亲的支持鼓励,他还能坚持写作,但也正是父亲的不断挑毛病、指出其不足,促使他不断超越自我。没有父亲的严格要求和督促,巴德写作水平很难不断提高。就这样,伴随着“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声音,巴德终于成了一名作家。
“精彩极了”是赞美,“糟糕透了”是批评。它们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要素。
赞美与责备听起来很简单,可是要真的对孩子实施起来并不是件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