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 张充和的《曲人鸿爪》(4)

曲人鸿爪:张充和珍藏的文化曲人的笔墨留念 作者:张充和


词曰  

旧日歌声竞绕梁

旧时笙管逞新腔

相逢曲苑花初发

携手氍毹酒正香

扶断槛  接颓廊

干戈未损好春光

霓裳蠹尽翻新样

十顷良田一凤凰

那已经是六十多年前的事了,看来那么遥远,又那么亲切。在那以后,充和受聘于北京大学,教授昆曲和书法。1949年1月,她与丈夫傅汉思前往美国定居。半个多世纪以来,充和对昆曲的爱好一直没变,她继续在美国唱、吹、教、演,甚至到法国及中国香港、台湾等地表演。通常由傅汉思教授演讲,她自己则示范登台演出。

这些年来,充和与她的家人一直住在离耶鲁大学不远的北港城。充和把北港的家称为“也庐曲会”;她所谓的“也庐”其实就是Yale(耶鲁)的意思,取其同音的效果。我以为“也庐”比“耶鲁”更有深意:它使人联想到陶渊明那种“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

在她的“也庐”里,有不少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书画家和曲人们都经常来访。例如,1970-1971年间着名的饶宗颐教授曾在耶鲁大学客座一年,在那期间他屡次与充和以诗词唱和,并交换书法心得。尤其难得的是,充和以美丽工楷为饶公手抄整本《睎周集》出版,其中包括饶公词作七十多首(乃和宋代词家周邦彦之作)。当时充和与饶公的合作还传为佳话,但饶公并没在《曲人鸿爪》中题字,因为他不是所谓的“曲人”。一般说来,来访的曲人,只要受过传统诗书画的修养,大多会在充和的《曲人鸿爪》书画册中留下痕迹。然而,近年以来,充和就只请人在她的“签名簿”中签名。但来访的人也经常赠诗给充和。不久前来自北京的郭英德先生(以研究明清传奇着名)就赠了一首七绝给充和,中有“幔亭余韵也庐会”诸语。

此外,充和不只精通诗书画曲,还是一位琴人。学者谢正光还在耶鲁当学生时,就去拜访过充和和她的夫婿傅汉思教授。大约1986年间,他又兴冲冲地带了一张从上海刚购得的古琴去请充和过目。因为卖古琴的人说是清朝的东西,谢正光想请充和确认一下。充和捧起古琴,朝窗前走去,捞起一个手电筒,往琴的龙池一照,惊喜地对谢说:“这古琴是明初永乐庚寅(1410年)二月所制啊!”前人所谓“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知音”者,盖斯之谓欤?后来,谢正光为了那古琴,找到了许多元末明初的有关诗文,甚有心得。至今他仍忘不了抱琴也庐,得充和鉴赏的情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