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日记(13)

给没有收信人的信 作者:陈乐民


至于说“生产繁荣”,不能否认生产总是会“发展”的。前两年在南浔看到一个南浔地段在十六七世纪时的水陆阡陌,耕织繁忙,千年传下的手工业演出的“农家乐”,这能叫“资本主义萌芽”么?“资本主义”首先指经济资本,但绝非止于此,依我管见,这种经济繁荣面貌在有名的《清明上河图》上已经有了。而关键是没有“动力革命”,就只能是手工劳动,手工劳动是带动不起产业革命的。欧洲以英国的产业革命为例,那就是动力(蒸汽机)取代手工,才使整体产业都动起来,这才会有“资本主义”。轻言“萌芽”,(还以说不清的GDP为证,使不明事理的人不详查而盲从)仅投资、原料、加工等等,非似是而非为何?

从来又有一说,说中国历史民变(农民起义等)甚多,每每动摇皇权统治。王毅特举中西各一例,很说明问题。

中国的例子是明万历二十九年(一六 一),苏州织工被太监兼税吏孙隆的勒索迫压而起事,遭镇压,为首者赴死。这类“民变”到处都有,但都未能对皇权有丝毫撼动。

另一例是同一时期伦敦市民对王权干涉城市经济而进行的抗争。从形式上看,都可以叫做“民变”,但却有本质的不同。王毅认为最大的不同在于:“十六世纪英国的政治学家是着眼于‘依照什么法律’来反抗王权的专制性。”伦敦的这次反抗,其背景是一六一 年下院重申宪政法理以抵制国王的经济禁令。因此中国史上的“民变”的政治取向是后退的,“变”后仍是原样。西方的“民变”则具有宪政法理意义,它的导向是前瞻的。其实后来的遍及欧洲的启蒙运动实与此有精神上的联系。

可见,言“萌芽”,只看那不知什么根据“算”出来的GDP而不看其政治(法理)的民主内涵,则“萌芽”者如果真有,也不过是“死芽”,社会仍只是原样的皇权制度。

王毅选取明朝侧重研究并与西方的宪政传统相对照,很有见地。明朝积秦皇西汉以降历代皇权专制的经验而大备,皇权专制含权臣、宦竖、特务组织,体制最为完备,清承明制,把明朝弄透了,中国的皇权专制史容易瞭然。早年史家瞿兑之在《涤砚余沈》中说:

诸生有以读史当何先为问者,应之曰:当先读《明史》。盖吾国一切政治社会制度,秦汉一变,隋唐一变,南宋一变,而明又一变,近代各种规模,皆创于明,相识至

今,大体犹是。

瞿氏出身望族,父为清季军机大臣瞿鸿禨。瞿氏阅历甚丰,曾任北洋政府秘书长等职。晚年治史,执教于几个大学。一九七三年逝于沪。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