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节:黑船上的汉学家(2)

四手联弹 作者:章诒和


卫三畏的汉语,尽管十分精湛,但对日语却难称娴熟。他的夫人在一封信里说得很清楚:“他被人扣上了日语专家的头衔,但实际上他只是十年以前跟一个日本水手学过一点日语,并且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机会练习过。他的日语基础是如此薄弱,可以想像,成功完成任务的可能性是极小的。”往前追溯,据卫三畏1837年9月10日致安德森牧师的信以及吉利克《伯驾与中国的开放》一书,卫三畏接触日本水手的时间是十六年前的1837年,当时美部会计划将七名在外国海域遭遇海难的日本水手送回日本,顺便探查正处在闭关锁国的日本。那次他们乘坐的是名为“马里逊号”的商船,由于传教士身份敏感,卫三畏是作为自然学家的身份出行的。这次访问完全失败,因为日本人根本不允许他们登岸,也拒绝七位水手返国,还用炮火袭击他们。七位日本水手只好原船回到中国。其间卫三畏开始向这些日本人中的一位学习日语,甚至还在日本人的协助下将《创世记》、《马太福音》等篇章翻译成日文 —— 那的确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

不管怎样,佩里将军还是对卫三畏深信不疑,反复劝说,甚至说这是这个大计划能否成功的决定条件,四十一岁的传教士兼汉学家只好勉为其难地答应了。

1853年5月启程,经过琉球,7月抵达日本。日美进入交涉阶段,或许语言真是问题,日本人忙从长崎找来一个会荷兰语的通译,才大致解决了相互沟通问题。双方很快达成妥协,在7月14日举行美国总统信函交接仪式,美方四百人[其中五十名官员,五十名乐师],日方一千五百名军人,五十名官员。双方举止得体,秩序井然。卫三畏说:“这是一次东方与西方的会晤,是国际交往史上的一大盛事,也意味着美国参与亚洲事务的开始。”

美日正式签约是在次年3月12日。据卫三畏的记载:“在举行签字仪式时,日方特使带来了三份日文本的条约,一份荷兰文译本,还有一份中文译本。我们则带来了荷兰文和中文译本各一份,英文译本三份。”其中,有个细节很重要:卫三畏熟悉《中法黄埔条约》,所以,美日条约的第九条就是根据他的建议,规定了日本须给予美国最惠国待遇 —— 这也许是汉学家对于此次缔约内容的一个相当实质性的贡献。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