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 课 “看得见”的危机领导
在重大危难期间,人心虚怯之际,让公众觉得“领袖仍在领导”,是凝聚人心的重要法门,所以“领导必须被看到”,纵使这只有“心理”而无“实质”的帮助,但让恐慌不至如瘟疫般扩散,本身已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当2001年爆发9?11恐怖袭击当日,当时的纽约市长,后来被誉为“9?11英雄”的朱利亚尼,你估计他第一个反应是什么?
他最早想到要做的,便是要尽快召集媒体,向民众传达信息。
他甚至等不及找到正式记者会地点,要在街上走难期间,边走边嘱托记者,请他们转告其他同业:“叫他们(记者)跟过来,我们边走边谈。”如此狼狈,也要实时召开这次“边走边谈”的记者会,其实当时他仍搞不清楚整个形势,所以也不是有什么重要消息可以公布,而是要传达一个主要信息——“市长依然健在并展开对策”。
所以在重大危难期间,人心虚怯之际,让公众觉得“领袖仍在领导”,是凝聚人心的重要法门,所以“领导必须被看到”(leadership must be visible),纵使这只有“心理”而无“实质”的帮助,但让恐慌不至如瘟疫般扩散,本身已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我看过一部书,当中记述那个有人形容为“人类史上最伟大的生还奇迹”:船长Ernest Shackleton和他的27位“坚忍号”(Endurance)船员之生还故事。1915年,他们的船在远征南极时被冰块所困,最后被迫弃船。在叫天不应、叫地不闻的情况下,在Shackleton的领导下,经历了18个月的漂流,没有发生哗变,船员始终没有放弃求生的信念,结果完全凭着自己的努力,奇迹般逃出绝境,全体获救。这个故事已经成了领袖学的经典案例。
我记得其中一幕是如此的:他们划着三艘救生艇,在饥寒交迫、风雨交加的情况下,要渡过一段波涛汹涌、满布食人鲸的冰海。在这种恶劣情况下,Shackleton坚决要在艇上站起身指挥,让所有(包括其余两艘艇)的人都看到他在领导,维持信心和士气,哪怕这样将自己暴露在凛冽寒风以及颠簸波涛之中。
2008年,当“金融海啸”在欧美刮起滔天巨浪期间,香港市民每朝早起床,扭开电视机看早晨新闻,都会见到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曾俊华以及金融管理局行政总裁任志刚一早召开早晨记者简布会,为大家交代一下最新的金融形势。尤其是当前一晚欧美股市狂泻时,两人便会派派“定心丸”,说说“香港金融体制基调良好”之类说话,安抚大家不用过于忧心,日复一日如是。
有人说此举渐渐了无新意,变成“例行公事”,质疑是否有必要每朝早重复?
看过朱利亚尼,以及Shackleton的故事,大家应该体谅曾俊华以及任志刚,每朝早都露一露面,为大家说说金融形势的苦心。
在四川大地震中,总理温家宝在地震后仅一个多小时,旋即坐在飞往灾区的专机上,晚上甫抵达灾区,就深入救灾第一线,现身指挥救灾,也是同一道理。
<<< 如果想多了解有关Ernest Shackleton及其“坚忍号”的故事,可翻阅以下两本书:Dennis N.T. Perkins, Leading at the Edge, American Management Assoication, 2000;Margot Morrell and Stephanie Capparell, Shackleton’s Way, Viking, 2000。朱利亚尼的典故则收录在其自传当中:Rudolph W. Giuliani and Ken Kurson,Leadership,Hyperion,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