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节:危机与期望管理(2)

新君王论 作者:蔡子强


战争,又或者在一场重大危机中,政治领袖究竟可以有多坦白,我相信未必所有人会完全同意上述的一套讲法,但如果换转一个角度去看,我想起码有一点是很清楚的,就是领导人要提防让不切实际的乐观情绪蔓延,切忌心存侥幸,令民众盲目乐观,到头来适得其反。

1997年10月,当亚洲“金融风暴”最初吹起时,当时身为香港财政司司长的曾荫权,曾经乐观地预测圣诞之前香港经济便可以复苏,结果证实他真的太过乐观,话足足说早了8年,香港经历了漫长的衰退,而曾荫权事后更被人揶揄了很久,甚至被起了“圣诞权”这个不怀好意的外号。

吸取了上述因盲目乐观而换回来的沉痛教训,香港特区政府2008年面对“金融海啸”,论调变得极为审慎,甚至流于悲观。10月初,当“海啸”初起时,财政司司长曾俊华便曾经于5天内,三度为经济衰退迫在眉睫预警,而且措词一次比一次强烈。

他先是于10月9日说:“大型‘金融风暴’尚未来到香港,社会须团结,同心合力,做更好准备面对尚未来到香港的‘金融风暴’,否则将面对很大困难。”

接着10月10日,他说:“现时只是‘风暴’的前奏,真正‘风暴’未到,社会要团结一致,为‘金融海啸’做准备,齐心抵御;零售饮食业将首当其冲。”

最后是在10月13日,他原本出席立法会会议谈的是“雷曼迷你债事件”,但却主动再次提及“金融风暴”:“全球‘金融风暴’带来的冲击非同小可,‘风暴’越来越近,预计明年本港经济出现衰退的风险越来越高,监管机构必须提高警觉应付挑战。”

据政府“消息人士”向传媒私下解释,政府这样三番五次唱淡经济前景,是害怕港人缺乏危机意识。

12月15日,曾荫权特别召开记者招待会,再次作出经济预警,指出美国引发的“金融海啸”,已演变成全球经济衰退危机:“对亚洲经济的打击,不小于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香港在2009年出现负增长似乎无可避免。”他更郑重地警告:“所以各位市民要做好心理准备,未来12个月会是非常困难的日子。”

其实,这也可视作“期望管理”:就是把最坏的情况说出来,把公众的期望调低,让他们不寄厚望,到情况真的出现时,因为大家早已有心理准备,冲击便可减少,即使结果未必真的如此恶劣,公众亦未必会反过来责怪你,只会松了一口气。

如引用股票市场的术语,这就是所谓的“盈利预警”,即在业绩未公布前,公司管理层事先张扬企业盈利将会倒退的消息,好让市场和股民有时间慢慢消化,最后到负面消息真的出笼时,因为大家早已有了心理准备,就可以大大减低杀伤力。

<<< 文中提到的两本书是:Dick Morris,Power Plays : Win or Lose—How History’s Great Political Leaders Play the Game,Regan Books,2003;Rudolph W. Giuliani and Ken Kurson,Leadership,Hyperion,2002。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