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一:
无比纯洁的意淫之作
文/石一枫
我小时候住的那片儿部队大院儿,常出没这样一类姑娘:聪明漂亮,发育良好,浑身上下透着傲劲儿,整个人灿烂如阳光。更有几个腿特长、特像仙鹤的,常被野小子怀疑为文艺兵的后代。毫无疑问,她们是我们青春期的指路明灯,走到哪里哪里亮。更有流氓一天到晚堵着人家“交个朋友”。
比较传奇的一个段子,是有一姑娘每天出门,都碰见一流氓对她说:“我仿佛在哪儿见过你。”姑娘赶紧上公共汽车,本以为甩开了,没想到到了学校,却见那流氓早已等候多时了。还是那句话:“我仿佛在哪儿见过你。”弄得姑娘以为这流氓身怀绝技呢,飞毛腿,跑得比汽车还快。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双胞胎,一个堵家门口,一个堵校门口。
姑娘推心置腹地教育那两兄弟:“三个人的交情--法律也不允许呀。”
明媚而不“媚”,端庄而不“装”,这是北京美好女性的特点,更是全中国美好女性的特点。直到现在,这样的姑娘仍让我在大街上、地铁里、饭桌上频频走神,并侥幸自己人不老心也不老。比起她们,我又是多么阴暗和猥琐啊。
于是,在强劲的、旷日持久的意淫运动中,我决定写一女性主人公的小说。坚决不写所谓“大家闺秀”,不提倡用前朝的官衔吹当今的牛逼;也不写文艺女流氓,不鼓励把肉体行为和思想高度混为一谈--归根结底,这两种人都落了“作态”的俗套,不可爱。于是就有了一个小家碧玉的、受过起码的教育又没被教育彻底毁了的、有人性的缺点和优点的女主人公。我给她起一名字叫节节,不知道她是否同意。
但是众所周知我是一糙汉,出差决不自带洗漱用品的那种人,写一“女性题材”,困难可想而知。首先得“细”,这是就笔法而言,以前关照不到的细微之处,这次得关照到了;其次是要“宽”,说的就是情怀了,男人看事情,往往较真,钻牛角尖,以至于恩仇分明睚眦必报,而女人有了尘世烟火打底,对人对事则往往宽和得多--讽刺也是小讽刺,绝不至于治人于死。写起来发现,再小的女孩也是小大人,再老的男人也有孩子气。女性天生比男性心智成熟。
对于“节节”这个人物,我想,写作标准首先是“不避讳”。凡北京女孩应该有的善良、豁达、勇敢,肯定要写;而她们的虚荣、任性、自私也要写。只有真实感极强的,鲜灵灵的人物才值得我们去意淫--没有性格弱点的女性形象只有两种,一是仙女,一是充气娃娃。或者也有人会把这部作品归结为“成长小说”,那么,什么是成长呢?我想,对于我们这代人而言,成长就是逐渐理解“不容易”。活着不容易,死了也不容易,爱着不容易,不爱也不容易。节节在成长的过程中,体谅了她的父母、朋友、恋人的不容易,我也去体谅着她的不容易。地球挺累的,天天都在转,整个世界都不容易。
在“不容易”的调子里,我们的意淫就比过去真切得多,也宽广得多了。意淫多了,也就成了发自肺腑的歌颂,也就有了悲悯、博爱等一切伟大的字眼儿。
而说到小说的艺术性问题,鄙人不才,谈不出什么花样。真要说体会,还是高中课本里的那句话:写人物。人情、人性、人格。同时也自负:写不好人物的才在别处另辟蹊径呢。就像有人问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你的作品为什么那样“超前”?斯特拉文斯基说:写传统的那一套,我怎么赶得上贝多芬。典型的投机分子的自供状。
而具体到节节这个人物上,刻画的同时,就仍免不了意淫了。倒也光明正大:意淫美好的女青年,总比意淫圈子里的名声、行会颁发的奖项好一点吧。人物尽力刻画出来了,写不好,算我学艺不精,写好了,换取陌生人的会心一笑或无端惆怅--这个态度算对得起读者了吧。
于是,我从现实的女性意淫到了虚幻的女性,从少数的女性意淫到了无数个女性。这是一部无比纯洁的意淫之作,欢迎大家和我一起意淫--意淫别人或自己。
《节节最爱声光电》,石一枫 著,新世界出版社,2011年1月
书评二:
走吧,走吧,人总要学会自己长大
文/郑小刷
这是一部戏谑中带着严肃,感伤中透着温暖的女孩成长史。
如果说《红旗下的果儿》让我看到了爱情无坚不摧的力量,《节节最爱声光电》则让我在心声共鸣的同时,又有控制不住的阵阵落寞与伤感。石一枫贯彻他的“顽主”笔风,顽皮中带着一点不经意,看似漫不经心其实却如测量工程般精准细致的描述,女孩,不,应该说是女人节节的成长史,电影画面般掠过,所有唏嘘,都化作一句没有回答的疑问:
一个女孩,要走过多少路,吃过多少苦,咽下多少委屈,掉过几多泪,才能避免在亲情、爱情、友情里跌跌撞撞,才能走向平和圆润的成熟长大啊?
每每看到齐齐刘海、眼睛大大、下巴尖尖的小小女孩,忍不住想捏捏她们小脸的同时,不免都会神经质想到“饶是这么可爱的天使,也会经历爱情的伤疤,也会遭遇汹涌的风浪,会怨恨发怒,会心痛难过”,是啊,天使也一样,也一样会受伤。
节节就曾经是这样的天使。她有一个漂亮骄傲的舞蹈演员妈妈,有一位事业无所成但却深爱着她和妈妈的爸爸,她出生于元旦与春节“两节”之间,她有这么一个喜庆而独特的名字。她不仅继承了妈妈的漂亮,还格外早慧。看起来,上天特别宠爱她。
只是,节节并没有在蜜罐中平平稳稳地长大,她的成长史像极了每一个我们,父母失和、爸爸外遇、妈妈生病、爱情失意等足以困扰每一个成长中的女孩的林林总总,她通通遇到过。也许这一回从女性角度切入的石一枫想表达的也正是,没有一个成熟智慧又有担当的女性是可以从温室里的花朵直接蜕变而成,必定是经历了诸多风雨,才能成为那个遇事波澜不惊、笑容平和,坚忍又果敢的美好的她吧?
妈妈心高气傲,像一只美丽的白天鹅,不愿意接受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却又不得不逐渐习惯向生活妥协;爸爸为了出人头地,辞职下海,干个体户,饱尝艰辛,结果和一个节节看来土气无比的女人产生了感情;节节无意中捡到了一个瘦弱男孩许洋,而她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个男孩就这样闯进她的生活,在她的成长史里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爸爸出轨了,妈妈生病了,妈妈和许洋的爸爸许胜利似乎关系暧昧,节节含着满腔怨恨念了大学,而许洋开始叛逆,他想当画家,他画了无数张看不清脸的女孩,谁都知道,那女孩就是节节。和小时候一般,许洋还是习惯和节节厮混在一起,还未来得及发育的瘦小男孩的紧紧跟随,让节节觉得厌烦,而她决定甩掉许洋的举动,也注定了她与一生中最初的纯爱错过。之后她与李冬林那少不更事的爱情更像是一把双刃剑,怎么躲都躲不过注定的疼痛。也许,只有爱过不该爱的人,爱过错的人,在爱情路上磕磕碰碰,跌倒又摔伤,哭过也笑过,才会知道怎样才是真正自己想要也要得起的爱情吧!
后来遇上的成熟男人赵何,让节节不明就里当了一把多年的小三。她把青春和爱恋都奉献给了这个男人,在男人真心实意爱上她,为了她离婚,又破产,最终无路可走,只能双双出国。原本以为节节的爱情终于修成正果,却因为妈妈的病,两人机场一别,即成陌路。也正是这道最深刻的伤痕,加速了节节的成长。
从大学毕业后到奔三的这些年里,节节的妈妈病情一再恶化,为了给妈妈治病的节节,收敛起自己的美貌,在新公司做牛做马赚钱。对于爸爸,她也有了全新的理解,那是一个失意潦倒的男人,遇到一个崇拜他的女人之后,不能克制的另一种满足;对于妈妈和许胜利的暧昧,她已经从反对转向祝福,经历这么多的情爱纠葛,她终于懂得,爱情并非只是爱情那般简单,相依相守更是一种爱的力量。也许,这就是爱的代价。
许洋的回归让节节终于明白自己对许洋的感情并非姐弟那般简单,只是事过境迁,许洋已经有了倾慕他的女友,他将这段最初的眷念深埋心底,而节节也不能纠缠着二人少时的记忆不放。她只能向前。每一个终于学会自如面对人生的女生,都只能向前看。
将妈妈推进手术室后,节节脸上有笑容。而看客如我,兴许都会有略微酸楚,一点点的想哭。
那只是因为,每一个在成熟长大的路上徘徊跌倒,擦干眼泪继续前行的女孩,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节节。
《节节最爱声光电》,石一枫 著,新世界出版社,2011年1月
书评三:
轻飘飘的人生
文/樱桃小阮子
1、女节节
男人写女人的多,写好的也多。
比如茨威格,用一支繁复如针织的笔勾勒出一个来自陌生女人的来信,恐怕任何女人读了之后都是心有戚戚焉。
比如苏童,带着南方阴郁湿沉的雾气去描绘大红灯笼高高挂里的女人世界,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怕是女作家都怕了的。
再比如麦克尤恩,一本《赎罪》的回环往复写尽少女不可一世的才思与烈焰般的嫉妒与妄想。
《节节最爱声光电》也是属于男性作家写女性的书,但与其他作家贴近女性纹理的写作方式不同,《节节最爱声光电》的风格是偏向粗线条的轮廓式描写的。虽然作者石一枫在序里说:“凡北京女孩应该有的善良、豁达、勇敢,肯定要写;而她们的虚荣、任性、自私也要写。”而他所强调的这种“不避讳”表达的丰富性,丰富的是小说人物的面,而不是深入的某个点。正如他自己所说,这是一次无比纯洁的“意淫”。
那么,他意淫的主人公节节究竟是何方神圣呢?
首先,她好看。她的好看,经历了萝莉--妙龄少女--御姐三个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各有各的风采。比如她的小时候,“她用不着腮红和口红的帮忙,脸蛋和嘴唇也那么红润,胳膊、肩膀则是晶莹剔透的白。不少人心里想:真是一个小天使啊。”再如她的青春期,“节节的形象在众人眼里,便好像已经装在镜头中了:果然是青春片式的青春满溢。”再到后来的,“她的那股能量瞬间击穿了他--如同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过树梢。”
再者,她不一样。比如,她从小稳得住,在舞台上不怵,在女孩中算有大将风度的;她会赌气,跟妈妈生气了就逃跑;因为好看她可以心安理得做演员的梦;最重要的一点是,别人的人生是需要提取才能成为电影的,而她的人生是无论抽哪一段,都可以成为好几个故事的脚本。
这就是节节。
2、成长的滋味
成长的滋味其实一个样。
它是《在轮下》里的少年,被考试的苦痛煎熬和神学的苦涩烹饪的看不到尽头的黑色时间。
它是《小团圆》里的九莉,说大考的早晨,那惨淡的心情大概只有军队作战前的黎明可以比拟。
它是《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阳光灿烂的日子》《香港制造》《关于莉莉周的一切》的少年群像。
《节节最爱声光电》是一部成长小说。成长小说,按照石一枫的说法,是痛着的小说。这种痛,在节节身上,体现为家庭破裂的痛,朋友离开的痛,以及一次又一次爱情蜕变的痛。而一部小说,试图打动读者的,并非痛的程度,而是痛的共鸣。当我们回过头来看过往的岁月,我们往往发现那些念念不忘的事情其实就在不经意间轻描淡写流逝而去。有时候,生命就是这般轻盈的。而我在读《节节最爱声光电》,体味到的就是这种轻盈。这种轻盈来自于石一枫用力不狠的文字,也来自发生在节节身上那些我们或多或少经历过的往事。
成长,其实很轻的。
3、声光电
声光电是《节节最爱声光电》的一个题眼。
一方面,声光电指代的是节节活泼的生命力。在节节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如野草一般旺盛的生命力,恣意生长决不妥协。她热烈的爱着,热烈的恨着,热烈的嫉妒着,热烈的遗憾着。而且,在《节节最爱声光电》里,我们亦能从故事的其他角色,比如节节妈妈,比如许洋身上看到这种热烈。这种热烈,大抵接近于一种艺术家的品质。
另一方面,声光电又象征着虚荣。它像是城市的霓虹灯闪烁,招摇着每一颗并不安定的灵魂。像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一样,节节的生命充满了节点。在每一次节点面前,她并不是选择了对的,也不是选择了最好的,只是一步步走下去,像一棵浮在河流上的枯叶,不知道终点在哪个入海口,任其飘荡。所幸,小说留下了一个光明的尾巴,让一切归于沉寂。“这个最坚韧又最柔弱、最虚荣又最善良、最稚嫩又最沧桑的小女人,便站在那里,笑着,等着迎接她的新生活。”
《节节最爱声光电》是一本很轻的小说,情节很轻,文字很轻,回味也很轻。在当下的一个时代里,它不试图抛给你一个大问题,它更适合在某个阳光的午后,轻轻翻看几页,你会突然发现,那些过往岁月里的玻璃球在闪耀。
《节节最爱声光电》,石一枫 著,新世界出版社,2011年1月
书评四:
你我阶段性成长的众生相
文/幸福的火鱼
最初看见《节节最爱声光电》这本书,总觉得是清纯系的言情,尽管标注的是80后读本,但还是从骨子里觉得会与真正的80后思想认识上有些脱节,这样的书名更是让人不禁浮想联翩。但打开之后看作者的序,有点豪放的挥洒自如,但透出更多的是真诚。看完这本书之后觉得作者的定位是很准确的,的确是“纯洁的意淫”的典范,话糙理不糙,而书名的潮流时代感与内文社会内涵的“历史”感形成鲜明的对比,倒给人一种将华丽掩盖在了朴素之下的直观印象。
每个看这本书的人,尤其纯正的80后更能回忆起,跃然纸上的那种历历在目,它很真实,像是在纪事写实,确切地说是一部真实版的小说,因为其间语言的艺术性,还有那种命中率极低也替代不了的故事戏剧性。作者凌驾于生活之上的远视和对人物心理活动的细节描写和语言的贴切表示,都能体现出那种换位投入的用心,不但语言诙谐生动,人物的性格也十分鲜明,代表着不同的生活载体。而在每一个人物中,又影射出了若干的人,是生活在社会中每个因子的缩影,甚或将几个人的生活状况揉进一个人物中,让故事的个例更具有典型代表性。
节节,有着90后的青春,80后的经历,70后的思想,这种矛盾的重叠让人更觉得韵味十足。她是很多人的缩版,她成长的不同阶段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中都若隐若现或者记忆深刻。从小时候一家人在一起,在幸福的滋补下萌生出的对于舞台向往的怯懦和渴望,到成为单亲家庭之后对梦想的追逐和个性的叛逆,再到大学里的鸡毛生活点滴和邂逅的爱情经历,以及后来为了追求爱情而不留神身处小三尴尬位置的那份悲壮和妈妈生病的家庭变故,都饱含着大众化的特色,同时又带有一点传奇色彩。那些艰难,那种纠结都让人寝食难安又欲罢不能,这种汇聚更能反应出一个人的多种生活经历,总能从其间的一个片段看到过去的或者现在的自己,像极了一本描绘众生的相册。站在继续还是放弃的选择岔路口,这个最坚韧又最软弱、最虚荣又最善良、最稚嫩又最沧桑的小女孩,最终选择了用自信的微笑等着迎接新生活。情节从一个美好的开端的悲情故事跳转到感人落泪哭着笑的结束,这种没有伏笔的毫无预兆让人惊愕的同时更多的是惊喜,该是作者蓄意为之的善意结局,给身处困境中的人们生活的勇气和精神激励。
除了结局的出人意料之外,在故事中涉及的成长、奋斗、爱情、亲情等多种因素影响下也生出了多个转折点,最惊人之处在于:原本以为拥有漂亮脸蛋的节节会在情感的游戏场上顺风顺水,兜一圈之后还有个痴情者等待的好命的管用思维没有出现,却借助外力的磨练转化成了一种“身残志坚”的动力,激发出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命运和现状的毅力和对过往的那份释然,也是生活在当今“乱世”下年轻人最应该具备的良好心态,从爱情和生活的不容易考验中,在蜕变成成熟女人的道路上重拾自尊、自强和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