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 茶道的功能

暧昧的日本人 作者:李兆忠


写到这里,不能不提一提日本的茶道。

茶道通常被认为是日本艺术的最高代表,日本民族精神的象征。日本近代思想家冈仓天心在他的代表作《东洋的理想》和《茶书》里,就是将茶道作为抵抗西方现代文明入侵、向全世界宏扬东洋文化精神的利器来推崇和宣传的。

与中国的茶艺不同,所谓茶道,是一种修炼精神,调整身心的仪式,其精义包含在“敬、清、和、寂”四个字中。敬,是尊敬长者、敬爱朋友;清,是洁净、清幽;和,是和睦、和平;寂,是悠闲入定。质而言之,就是在与喧嚣的尘世短暂的脱离中,通过一系列饮茶的仪式,使人的精神恢复平静和清明,可见茶道与日常生活中的品茗已经没有多少关系。新渡户稻造这样论述茶道:“茶道的要义在于内心平静,感情明彻,举止安详,这些无疑是正确的思想和正确的情感的首要条件。”“茶道是超越礼法的东西--它是一种艺术。它是以有节奏的动作为韵律的诗。它是思想修养的实践方式。”

茶道空间分茶庭、茶室两部分。茶庭与一般的庭院不同,这里没有春花秋红、小桥流水的赏心悦目,只有绿萌幽深的寂寥。在正式进入茶室之前,客人先要在这里徜徉,净身净心。日本茶道界将茶庭称作“露地”,此名取自于佛经,是说修行的菩萨冲过三界的火宅到达露地。这意味着,茶道中的茶庭,不是供人玩赏的,而是修行的道场。这里每一块石头,每一棵树,每一条篱笆,每一个石灯笼,无不凝结着主人的苦心,散发着“和、敬、清、寂”的气息。经过这样一番洗礼,来到茶室时,客人内心的火躁之气已经消尽,面对半米多高的小门,虔诚之心油然而生,双膝不由自主跪下。这道茶道小门,是日本茶道祖师千利休创造的,据说是从渔船上的舱门得到的启发。

茶室通常只有四叠半大(九平米),除了壁龛和地炉,就是空旷的榻榻米,壁龛里挂着高僧的墨迹,内容与茶会有关,进入茶室后,客人首先要向墨迹行礼,仔细拜读,体会它的奥义。狭小而封闭的榻榻米空间,对于茶道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为只有在这样的空间里,茶道才可能凝聚成一整套严格有序的仪式,主客才能如此近距离地面对,观演欣赏,互相问答,亲密无间地交流。

令人无法想象的是,那些价值连城的茶具看上去都十分朴素,造型歪歪扭扭,绝无豪华富贵之气。在喝下那两口墨绿色的浓茶之前,先要反复欣赏茶具,茶具有各种流派的,名堂很多,什么“有田”啦、“美浓”啦、“织部”啦、“志野”啦,等等,每一件东西都有一番不平常的来历。在欣赏茶具的过程中,客人不知不觉被引入超凡脱俗的清静世界,胸中的块垒和不平之气,就在这斗室之内,在半碗墨绿色的茶中得到平息。

茶道的世界介于现实与虚拟之间,其中每一件道具、每一个动作都具有隐喻性,地炉里的灰炭,象征山川风光,白色的枝炭,代表淙淙雪水从初春的山顶流下;茶勺在茶碗口上轻磕一下,是为了磕掉沾在茶勺上的茶粉,发出的声音却让人联想深山伐木的斧声。茶室为日本提供了另一种时空,这里禁止戴手表,也没有钟,估计时间全凭主人的第六感觉;这里不许谈论金钱、女色、生意,不许东长西短,议论他非,话题限于艺术自然;这里没有过去,没有未来,只有现在,在对苦涩的茶味的品尝中,对朴实无华的茶碗的欣赏中,人们返朴归真,同化于自然。

日本的茶道,兴盛于战乱频仍、刀光剑影的战国时代,它的起源与发达,几乎与日本的武士道同步。这种“茶与刀”互补的现象,从一个角度深刻地揭示了茶道的文化内涵。据茶道专家研究:至16世纪中叶,茶道在日本获得了异常迅速的发展,在政治、文化、经济中心的京都、大阪、界市,每天都举行各种茶会,几乎形成全民参与的局面。茶道受到人们如此的关注,是因为当时日本正处于战乱时代,室町政权解体,接替它的势力还没有成熟,各个武士集团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其中最强的一派是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的系统。群雄争霸的自由风潮,刺激了市民文化的发达,而对于日日征战、性命朝不保夕的武士来说,宁静的茶室可以慰藉自己的心灵,使他们忘却战场的厮杀,抛开生死的烦恼。静下心来点一碗茶,于是就成为武士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武将出征时,经常在阵地前沿举行茶事,有了这一碗茶垫底,武士就能消除内心的紧张与狂乱,带着恬淡的心情走向刀光剑影的战场。(见滕军著《日本茶道文化概论》)

茶道来自佛教的启悟,茶道的内在精神,就是禅宗的“无”,所谓“本来无一物”,“无一物中无尽藏”。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种最脱俗的艺术,竟被如此广泛地利用于野心与权力的较量,真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这说明在日本这个国度,貌似清高的茶道其实并不能真正脱俗,反而成为世俗生活的重要调剂品。千利休的茅草庵,到底敌不过丰臣秀吉的黄金茶室,一介茶人的他,最后终于成为虚荣矫饰的权力者的牺牲品,象征性地说明了茶道在当时的地位。然而,茶道对于日本人,其作用和价值之大,无论怎么估量也不会过分,假如没有了茶道,日本人的生活简直无法想象,多愁善感、躁动不定的心性又怎么安顿?日本人对茶道的迷恋依赖,说穿了,是“台风性格”的脆弱和缺失需要弥补,正如川端康成在小说《千只鹤》里描写的那样,一帮红男绿女一天到晚忙于茶会,以此填心灵的空虚颓废。这真是应了一句老话:缺什么,补什么。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心理平衡机制,茶道充分体现了日本人的生存智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