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个人“微杀手”李小龙(2)

微革命 作者:金错刀


“李三脚”的背后。“连环三脚”是李小龙的成名绝技,在《唐山大兄》和《精武门》中,李小龙是凌空飞跃踢出脚。事实上,李小龙跳不了那么高,但他在合作者嘉禾电影公司老板邹文怀的说服下借助了弹簧床才达到了那种不可思议的效果。李小龙的截拳道讲究“简单”、“直接”、“快速”,并不适合表演。后来,李小龙接受了邹文怀和导演罗维的建议,把原来快如闪电的截拳道招式作了一些表演上的技术改进,让动作变得更有观赏性。而李小龙在打斗中更加突出表情、声音、肢体语言等,就是为了弥补截拳道不适合表演的缺点。事实证明,这种做法更具杀伤力。再比如,李小龙也是用替身的,在电影《功夫》中扮演包租公的著名武星元华,当年就是专门替李小龙翻跟头的替身。因为李小龙是学咏春拳出身,不会翻跟头。

对观众心理的深刻把握。李小龙第一部电影《唐山大兄》的拍摄地在泰国,主要对手是泰拳,为什么?这是因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香港曾掀起一个功夫擂台赛热,在当时,泰拳的硬朗打法把中国功夫打得稀里哗啦,泰拳一度被誉为是最厉害的功夫。李小龙刚从美国回到中国香港时正值泰拳热,他敏锐地把握了这一趋势,并通过电影传播自己的武学思想:“最厉害的功夫是什么,我就用最好的功夫打你”。

在《精武门》中,李小龙的挑战对象选上了日本传统的功夫--柔道和空手道,以及日本剑道。在接下来的《猛龙过江》中,李小龙又把挑战目标转向西方最受推崇的西洋拳、跆拳道、空手道和踢拳道。而在《龙争虎斗》中,李小龙又对“天下武功出少林”的少林功夫进行了探究和挑战。对观众而言,李小龙这种挑战极限、与最厉害功夫PK的策略,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应用为王”哲学。2005年7月20日,英国第五频道电视台为纪念李小龙65岁冥寿,播放了李小龙的纪录片。在纪录片中,媒体采访了已步入老年的李小龙遗孀莲达。莲达回忆起李小龙说:在他喜欢讲的话中,有“光是知道是不够的,必须要加以应用;光是希望是不够的,非去做不可”。不管是“啊咋”叫声,还是双节棍,或者是那种独特的黄色功夫服,都是李小龙“应用为王”哲学的体现。

“应用创新”高手李小龙,也开创了强大的票房业绩。1971年10月,《唐山大兄》上映后不到三周便打破了中国香港以往电影票房的纪录,总票房竟高达350万港币。1972年6月13日,《精武门》在中国香港首映。影片刚上映就刷新了《唐山大兄》的票房纪录,总票房高达443万港元。1973年,《猛龙过江》便创下了530万港元的票房纪录。第四部《龙争虎斗》也成为该年度的中国香港票房亚军。

只有区区4部半电影,却开启了一个时代和传奇,英国百货公司曾举办过一个投票活动,选出了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十大功夫电影,李小龙主演的《猛龙过江》、《精武门》和《龙争虎斗》全部入选。

而这一切,不仅因为李小龙是个“功夫高手”,更因为他是一个“微杀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