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问他:“你为什么害怕?”
她说:“我一想到毕业,要面对企业,要开始找工作,我就很恐慌。”
这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让我们来做一个假设,如果这个女孩子明年7月份就要嫁人,可是在此之前她对新郎一无所知,她不认识他,也不了解他,甚至都没有见过他,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更没法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将来他们是否适合生活在一起……如果这一切她都不知道,你说她怎么能不害怕,怎么能不恐惧?
你在大四之前,都是一个“社会的我”的状态,现在要你在一个月、一天,甚至一瞬间进入一个“职业的我”的状态,你肯定转变不过来,你也肯定会非常害怕。这种转变也是需要很长时间的。
所以我们给中国大学生设定的标准就是,一进入大学就开始向“职业的我”转变,大学四年按照职业化的标准打造自己,到毕业的时候你就不会害怕,你就是非常符合企业要求的职业人,你就很容易获得高薪职业。
农业文明VS商业文明
很多学生很想在读大学的时候就实现向“职业的我”的转变,但是中国的大学并不利于大学生的这种转变,因为中国大学和中国企业所持有的标准和原则是冲突的。
这种冲突导致大学听不懂企业的语言,企业也听不懂大学的语言;大学生听不懂职业经理人讲话,职业经理人也听不懂大学生讲话。
冲突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在于,中国大学的农业文明与以企业为代表的商业文明格格不入。
我们看到,国家最关注哪两类人的就业问题? 一类人是大学生,一类人是农民工。
读到这儿,大学生们肯定不乐意了,我们是年轻的知识分子,我们是商业社会未来的精英,怎么把我们跟农民工放在一起呢?
从客观上来看,大学生确实比农民工拥有更多的知识、更多的技能,读过更多的书,但是从社会属性来看,大学生与农民工都具有农业文明的相同属性。
大家要明白,农业文明并不代表农村人,你生活在城市里,甚至是北京这样的大都市里,但是你也可能是一个具有农业思维的人。
商业文明也不代表你就一定生活在城市里,你生活在农村,但是你能懂得商业社会的基本原则,那你也是一个具有商业思维的人。
你活在什么样的文化里,就对应着你是什么样的人,你生活在农业文明中,你就是农业社会的人;你生活在商业文明中,你就是商业社会的人。
那么农业文明的人到底有哪些特征呢?
一、依赖
农业文明的人的首要特征就是依赖性。
古语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 农业社会的人依赖惯了。自古以来,风调雨顺就多打粮食,风不调雨不顺就听天由命。在家靠种地吃饭,只要把地种好了,就有饭吃了。他离开土地以后,骨子里还是会有这样的想法。
大学生也是这样,在家依赖父母惯了,考出来读大学,就依赖学校--我考上了大学,我就赖着你,你教什么,我就学什么,你不教的,我就不学,反正毕业的时候我还赖着你,我是大学生,你就应该给我一份好工作。
像浙江大学这么大的学校,每年的本科和研究生毕业生接近一万人,而就业指导中心就十几个人,如果这一万人都靠学校找工作,这十几个人就要负责解决一万人的就业问题,这些老师能解决得过来吗?
在这种情况下你还依赖,找工作的时候你依赖父母、依赖学校,乞求别人来帮助你,你就是个农业文明的人,你和商业社会就完全接不上轨,你想获得高薪职业就是做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