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也曾有过耳朵痛的经历,相信您一定不会忘记。耳朵痛常常令孩子难以忍受,特别是半夜发作的耳朵痛。孩子捂着耳朵凄惨地哭泣,似乎世上再没有比这更痛苦的事了。在孩子耳朵痛时,您能做的只能是给他服点对乙酰氨基酚。然后将他抱在怀里。
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他能很明确地告诉您耳朵痛。可是对于更小的孩子来说,这些症状往往表达不清楚。
耳朵痛几乎都是由于耳部感染引起的,只是幼小的孩子无法告诉您罢了。如果您的孩子出现哭泣、尖叫、不适、发热、不愿意动或呕吐,很有可能那是因为他的耳朵痛。耳朵痛的哭声和平时不同,更加强烈。如果您不能确定,立即送孩子去医院,请医生帮您诊断。但通常有许多妈妈都能分辨出孩子耳朵痛的哭声。
耳朵痛的几种常见情况
耳朵痛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耳朵局部有问题,而另一种可能是身体别的部位有问题、放射到耳朵,称为放射性耳痛。引发耳朵痛的疾病很多,包括:
(1)中耳炎
中耳炎是导致孩子严重耳朵痛最常见的原因。三岁孩子中有1/3患过中耳炎。但实际可能没有这么高的比例,因为有些孩子可能反复患中耳炎,病例中有部分是重复的。
六个月到两三岁的孩子比较容易患中耳炎,六岁以后发病率就降低了。也有十几岁的孩子患中耳炎,但是这种情况很罕见。
中耳炎主要是由于上呼吸道感染,病菌通过耳咽管到达中耳,导致中耳发炎,有些妈妈误以为病菌是通过外耳到达中耳的,所以冬天坚持给孩子戴帽子以预防中耳炎。其实,戴帽子只能帮助耳朵御寒,对预防中耳炎没有任何帮助。
通常,大多数中耳炎是由感冒和喉咙疼引起的。病菌进入鼓室,导致鼓室黏膜发炎肿胀,阻塞中耳。就像感冒时鼻塞那样,脓液积聚在中耳内压迫鼓膜,因此患儿感觉耳朵疼痛。如果脓液太多,压力太大,可能导致鼓膜穿孔、破裂,患儿感觉耳朵疼减轻,同时外耳出现流水或流脓。鼓膜穿孔一般能自行愈合,没有后遗症,但最好还是带孩子去看医生。医生会观察鼓膜一星期,因为如果耳内炎症没有消除,破裂的鼓膜就不会愈合,最后有可能影响听力造成耳聋。
(2)外耳道感染
鼓膜以外的管道都是外耳道,又称外听道。外耳道表面的皮肤,有时也会感染、发炎。称为外耳炎。正常情况,外耳道的皮肤不会有什么问题,但一旦感染,比较难彻底痊愈。
有的妈妈有给孩子掏耳朵的习惯,这样做很危险。外耳道皮肤比较娇嫩,掏耳朵如果用力不当,非常容易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所以,最好不要给孩子掏耳朵。当然,最好您也不要给自己掏耳朵,通常耳垢是能自行排出耳外的。
另一个引起外耳道感染的重要原因是游泳。通常中耳炎多发于冬季,因为冬季是感冒多发季节。而外耳道感染多发于夏季,特别是在孩子们游泳后。有些游泳池的水不太干净,会导致耳朵进水、发炎、外耳道皮肤感染。
外耳道感染引起的耳朵疼痛与中耳炎引发的疼痛不一样,只有在轻轻地拉耳朵时,孩子才感觉耳朵疼痛。您还可看见耳道开口处红肿,有时有绿色、白色或黄色的分泌物流出。
(3)耳咽管堵塞
耳朵痛有时是感冒导致耳咽管阻塞引起的。一般情况下,鼓膜两侧的压力保持平衡。在躺下时,鼓膜内侧的压力会升高,如果耳咽管通畅,那么鼓膜两侧的压力很快就会平衡;如果耳咽管被阻塞,鼓膜内侧压力上升,鼓膜因此感觉疼痛。抗充血药物比抗生素能更有效地疏通堵塞的耳咽管。但是最好的方法是大声叫喊,叫喊时耳咽管就通畅了,吞咽和咀嚼有时也能起到相似的效果。
(4)颌关节疼痛
有时孩子说耳朵痛,可是当医生仔细检查他的耳朵时却没有发现任何问题。其实,这不是耳朵疼,而是位于耳朵前方的颌关节疼痛,它们的疼痛感类似。颌关节疼痛在孩子中比较罕见,多见于青少年和成人。它主要是由于牙齿咬东西的方式不对造成的,这种情况我建议您带孩子去看牙医。
医生的建议
一旦孩子耳朵痛,在去看医生之前,您可以先给他吃点对乙酰氨基酚止住疼痛。我经常在一大早接到妈妈的电话,询问孩子耳朵痛该怎么办?我告诉他们给孩子吃些对乙酰氨基酚,它不仅可以止痛,还可以退热。如果因为某种原因孩子不能服用该药,可以改服儿童用的布洛芬等。事实表明:在许多情况下,止痛片能帮助耳部感染自愈。
局部热敷也能起到止痛的效果,您可以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敷在孩子的耳朵上。注意热敷的温度不能太高。如果热敷反而加重疼痛,就改用冷敷。如果孩子的耳朵没有流液(流液一般预示着鼓膜穿孔),您还可以在耳道里滴一两滴热的鱼肝油。记住,不要用微波炉加热鱼肝油,这样会造成油温太高烫伤外耳道皮肤。
但是,如果孩子在耳痛时出现以下现象,您必须立即带他去就医。
☉脖子僵硬,这时候您必须要考虑孩子是否有患上“脑膜炎”的风险。
☉在耳痛之前头部遭受撞击;
☉走路不稳,看上去像喝醉酒一样;
☉看上去病得不轻,发高烧。
此外,如果在服用止痛药后耳痛没有减轻,您还是要带孩子去看医生。在和医生讨论病情时,不要紧张。不管孩子患什么病,您都需要镇定。
到目前为止,医学界对于抗生素是否能有效治疗耳朵感染还有争议。从长远的观点来说,是否使用抗生素没什么太大的区别,但有证据表明早期使用抗生素可以帮助减轻疼痛。
在大多数情况下,医生会给孩子服用抗生素治疗耳朵痛。五岁以下的孩子一般服用阿莫西林、红霉素或其他抗生素。五岁以上的孩子如果对青霉素不过敏,使用青霉素V最有效。这是因为年龄稍大的孩子耳朵痛时所感染的细菌和幼儿不一样。最后,别忘了向医生了解药物疗程的长短,有些医生习惯大剂量短时间使用抗生素,有些医生则习惯长时间低剂量使用。我认为耳朵痛可以不必服用抗生素,用对乙酰氨基酚止痛退热就足够了。绝大多数孩子在六岁以后就不会再出现耳朵感染了。
在开始学走路、上幼儿园、上小学这些阶段,孩子比较容易发生耳朵感染。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开始和外界接触,容易患感冒。这同样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阶段。但是您可以做两件事来降低孩子耳朵感染的概率。
第一,不吸烟。父母吸烟的孩子耳朵感染的概率比父母不吸烟的孩子大得多。如果一定要吸烟的话,请离开孩子到室外吸。孩子的很多疾病和您吸烟有关,如果您对孩子、家庭负责的话,请现在就戒烟。
第二,坚持母乳喂养。许多证据表明,喝奶粉长大的孩子耳朵感染的概率比吃母乳的孩子大得多。
当然,吸烟和人工喂养只是增加了患病的可能性。即使母乳喂养,并且生活在无烟家庭的孩子,同样有可能出现耳朵感染,但是概率要低得多。
要不要给孩子掏“耳屎”
游泳是夏季里孩子们最喜欢的运动。可是,每每游完泳后,就有不少孩子嚷着耳朵疼,被妈妈紧急送到医院救治。这多半是耳屎(医学上称做“耳耵聍”)作怪。由于某些孩子的耳屎长期堵塞在耳道内,夏季游泳时一旦耳内进水,坚硬的耳屎潮化膨胀,就易引起耳痛、耳鸣甚至眩晕等问题。
也许有人会问,我平时洗头、游泳耳朵也会进水,侧侧头让水流出来就好了,怎么从来不觉得疼痛呢?每个人的耳屎有多有少,有软有硬,不一定都会对耳朵造成伤害。若耳屎较少、较软,通常不会影响听力,也不会有疼痛感。
但人们常认为耳屎脏、不卫生,实际上,耳屎存在于耳内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如果缺少耳屎,一旦猛烈的声波直冲耳道而来,鼓膜就会受到损害甚至破裂,使人的听力减退甚至丧失。此外,耳屎还能黏附灰尘、细菌与小虫,对外耳道起保护作用。而随着人的摆头、咀嚼、讲话,耳屎往往会自然脱落排出,所以一般情况下不用特别处理。
虽然我不提倡对耳道内的耳屎做过多的清理,但如果耳屎分泌过多或外耳道狭窄,耳屎不易排出,逐渐结成硬块阻塞外耳道,就容易形成耵聍栓塞。不及时取出的话,耵聍栓塞会越来越大,越来越硬,压迫外耳道的皮肤时间长了,可诱发外耳道皮肤糜烂、肿胀及肉芽形成。在洗脸、洗澡或游泳时,耳朵进水可将耵聍栓塞泡胀,引起外耳道发炎,产生疼痛。
耵聍栓塞若紧贴耳膜,也会引起压迫症状,如耳鸣、头晕,甚至引起反射性咳嗽、头痛等,严重的还会由此引起鼓膜穿孔、中耳炎等。长时间的耵聍栓塞和感染会引起外耳道皮肤破坏、骨质吸收,产生外耳道胆脂瘤,疼痛症状十分严重,这时需住院手术治疗。
所以,分泌物比较多、代谢旺盛的人应该定期清理耳屎,具有这一特点的孩子更要特别小心。孩子的外耳道皮肤比较薄,皮下组织较少,紧贴软骨和骨膜,且有极丰富的神经分支,更易受到耳屎堵塞的刺激和伤害。如果孩子耳内有较多耳屎堆积,妈妈切勿置之不理,以免酿成大祸。
日常生活中,妈妈并不是每次都会带孩子到医院解决耳屎的问题。医生认为只要把握尺度,掏耳时不超过外耳道的1/3,动作轻柔缓慢,使用较钝的挖耳勺,应该还是比较安全的。但要注意掏耳之后的两三天内防止耳朵进水,毕竟掏耳多少有点损伤,泡水后容易发炎疼痛。
不过,让医生处理耳屎当然是最好的做法。较小的耳屎块用镊子夹取即可;较大的耵聍栓塞则需用特制的耵聍钩来钩取,若钩取困难时,可以先滴入耵聍水,待耵聍软化再行钩取或采用冲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