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要效法赖大家的,把大观园承包给老婆子们:“咱们这园子只算比他们的多一半,加一倍算,一年就有四百银子的利息。若此时也出脱生发银子,自然小气,不是咱们这样人家的事。若派出两个一定的人来,既有许多值钱之物,一味任人作践,也似乎暴殄天物。不如在园子里所有的老妈妈中,拣出几个本分老诚能知园圃的事,派准他们收拾料理,也不必要他们交租纳税,只问他们一年可以孝敬些什么。”她细说大观园实行承包责任制的好处:“一则园子有专定之人修理花木,自然一年好似一年了,也不用临时忙乱;二则也不至作践,白辜负了东西;三则老妈妈们也可借此小补,不枉成年家在园中辛苦;四则也可省了这些花儿匠、山子匠并打扫人等的工费,将此有余,以补不足,未为不可”。难怪宝钗点头笑道:“善哉,三年之内无饥馑矣!”
善于学习,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学习他人,充实自己,这是高情商的一个表现。
事事明白,有底线
黛玉曾向宝玉评价说:“你家三丫头倒是个乖人。虽然叫他管些事,倒也一步儿不肯多走。差不多的人就早作起威福来了。”
这话初看很有点莫名其妙。一步儿也不肯多走?看她开始走的那几步,哪一步不够大的?
探春理家之初,吴新登老婆向她报告赵国基(赵姨娘的兄弟,探春血缘关系上的亲舅舅)死了,然后“垂手旁侍,再不言语”。探春制止了李纨赏银四十两的表态,责令吴家的说出以往的成例,而吴家的却回答说忘了,要现去查旧账。探春笑道:“你办事办老了的,还记不得,倒来难我们。你素日回你二奶奶也现查去?”不软不硬、绵里藏针,把个吴家的说得“满面通红,忙转身出来”。随后,她又给了自己亲妈一个钉子,赵姨娘要求探春照顾自己的舅舅,多赏些银子,她据理力争,一一驳回。随后,又说宝玉他们在学校里,每年有八两银子的点心钱,探春认为已经有了月钱,这笔开支十分多余,当即命令一笔勾销。还拿平儿开刀,让她去叫人给宝钗拿饭来……这一番动作,即使不能说是作威作福,但怎么也算不上“乖人”吧?
但是站在探春的角度来看,她这一番威福,都是必须的。作为一个新的执政者,而且是庶出,被人看轻是难免的。不知道有多少人等着看她的笑话,她如果不能尽快有所举动,树立形象,那接下来根本就没办法进行了。看一下她树威的对象,宝玉自不必说,是自己人;平儿和凤姐是她的支持者;这几个人还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地位很高,拿这些人开刀,其他人自然心中战栗。赵姨娘则是她亲妈,驳了赵姨娘,更容易树立铁面无私的形象。这对以后开展工作是极其有利的。可以这么说,她这一番振作,有许多是在作秀,树形象而已。
凤姐儿教导平儿的那一番话:“如今俗语说:‘擒贼必先擒王’。他如今要作法开端,一定要先拿我开端,倘使他要驳我的事,你可别分辩,你只越恭敬越说驳的是才好。千万别想着怕我没脸,和他一强,就不好了。”不禁让人感慨,凤姐儿和探春,真是棋逢对手,心灵相通啊。
待到一切步入正轨后,探春就开始拿捏分寸了。自己只是临时当家一阵子,得罪许多人也没有什么好处。而且如果太过严厉,反而容易被人看轻,说她“有点权,就作起威福来了”,于是,下人每每有事上报,她就不肯轻易拿主意了。
林之孝家的回她,有个媳妇的嘴很不好,“竟要撵出去才是”,她只问:“怎么不回大奶奶?”又问:“怎么不回二奶奶?”最后才采纳了林大娘的意见,说:“既这么着,就撵出他去,等太太来了,再回定夺。”柳五儿被人冤枉做贼,被林之孝家的带着来见李纨,李纨只命去见探春。探春却命侍书出来踢皮球:“姑娘知道了,叫你们找平儿回二奶奶去。”结果还是平儿判冤决狱,替五儿还了清白。她处置王住儿媳妇,也一样不是自己动手,而是叫了平儿来处理。因为平儿是凤姐的下手,是在替凤姐代执赏罚,理直气壮,没有探春那样的“身份危机”。
这样看来,她还是很知底线,有分寸的。凤姐说她,心里事事明白,不过是言语谨慎,实在是评价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