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贴入微,处处替他人着想
探春在大观园中的人缘很好。
她看到姐妹们裙子上都有碧玉佩,而邢岫烟没有,怕被人笑话,就送了一个给邢岫烟。迎春的乳母盗了迎春的攒珠累丝金凤,也是她找了平儿,才追回了金凤。
在第四十六回“鸳鸯女誓绝鸳鸯偶”这节里,贾赦要强娶鸳鸯为妾,贾母气得责怪王夫人,所有人都吓傻了。王夫人虽有委屈,如何敢辩;薛姨妈也是亲姐妹,自然也不好辩的;宝钗也不便为姨妈辩;李纨、凤姐、宝玉一概不敢辩;李纨也只是把姐妹们带出去;迎春、惜春更不必说。偌大屋子的人,竟只有探春走进来,赔笑向贾母道:“这事与太太什么相干?老太太想一想,也有大伯子要收屋里的人,小婶子如何知道?便知道,也推不知道。”三言两语,把王夫人轻轻开脱过去,也让贾母转怒为喜,夸她是个明白人。
你没有想到的,她都替你想到了;你没有开口求她的,她已经主动帮你做了;你有难事,她会为你出头,主动帮你辩解求情。这样的人,谁不会拿她当贴心人?
挥之不去的“庶出情结”
若论容貌、天资和能力,探春大概都不亚于元春。只可惜,她是庶出。而她的亲生母亲赵姨娘,又是那样一个不堪的人物。
凤姐儿曾把探春列为第一个佩服的人,但也曾为她叹息:“……只可惜他命薄,没托生在太太肚里。”“虽然正出庶出是一样,但只女孩儿,却比不得儿子,将来作亲时,如今有一种轻狂人,先要打听姑娘是正出庶出,多有为庶出不要的。殊不知庶出,只要人好,比正出的强百倍呢!将来不知哪个没造化的,为挑正庶误了事呢;也不知道哪个有造化的,不挑正庶的得了去。”
王熙凤关于嫡庶之别的话一定是探春早明白的事。庶出是她的原罪,也是她永远无法消解的情结。
探春不承认赵国基是自己的舅舅,按当时的宗法,倒也没错。庶出的子女,只能认正妻为母亲,生母只是“姨娘”。但她明明白白地说自己只认老爷、太太(贾政和王夫人),别人一概不管;又只厚宝玉而薄贾环,就未免太过分了点。
探春还时常表现出一种执着到近乎病态的“地位意识”来。赵姨娘同芳官等吵闹,她叹气劝道:“那些小丫头子们原是些顽意儿,喜欢呢,和他说说笑笑;不喜欢便可以不理他。便他不好了,也如同猫儿狗儿抓咬了一下子,可恕就恕,不恕时也该叫了管家媳妇们去说给他去责罚,何苦自己不尊重,大吆小喝失了体统。”王善保家的揭了她衣角一下,她劈面就是一个大耳光:“你是什么东西,敢来拉扯我的衣裳!我不过看着太太的面上,你又有年纪,叫你一声妈妈,你就狗仗人势,天天作耗,专管生事。如今越性了不得了。”
探春对自己庶出的身份过度敏感,这是许多出身较低贫贱之人共同的特点。就像一个农村孩子通过努力,考上了大学,进了城,有了不错的工作和地位,但在内心深处,总是有着深深的自卑,这自卑的表现形式,就是过度的自尊和要强,常常炫耀自己的能力、地位和财富,让别人尊敬和羡慕--其实也就是需要别人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