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 不写保证的子庄(1)

嘿,我知道你 作者:兰海


四月的北京,温度直线上升,柳絮也凌空飞舞起来,仿佛雪片似的白色的絮团飘来飘去。我这个严重的鼻炎患者连续不停地打喷嚏,就在我刚刚结束了一连串的喷嚏之后,电话响了。

“您好,我是兰海。”我带着浓重的鼻音。

“您好,我是子庄的妈妈,他在学校出现了一点状况。我想这个周末您能不能和我们谈一谈呢?具体的情况我给您发了邮件。”[父母和我们谈论孩子情况时,我们建议通过信件的方式进行首次沟通。父母用文字记录的时候可以更加全面和客观地描述具体情况,也可以让我们全面了解情况和做跟踪记录。]子庄妈妈非常焦虑。

“好的,那就周六上午11点半,那天他还有通识课,我还能和他聊聊。我一会儿去看邮件,如果有什么问题,我再问您。”挂电话之后,我立刻上网查收邮件。

子庄在我心中是个很特殊的孩子,因为他是一个和我用“心”沟通的孩子。从第一次见他到现在,已有两年了。最初的半年中,他和我说话的次数用十个指头就能数得过来,但我一点儿也不着急。[每个孩子的成长轨迹不同,节奏不同,需要用科学的方法找到他们的成长节奏。]我能忍受他上课时不停地动弹,也能忍受他仅用点头或摇头来回答问题。因为我知道,他需要的是等待而不是催促。

那个时候的子庄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着周遭的一切事物,用一种超乎寻常的定力来进行自己的判断和思考,哪怕他当时只有八岁。当我提出课堂问题时,从他的表情和眼睛我就知道他在思考,所以我并不要求这个慢热的孩子用语言来回答,[对于孩子的回答,我们不能只从“口头回答”来判断,同时要从眼神和肢体语言来判断。特别是对紧张害羞的孩子,在最初的适应期,需要我们主动地获取信息并给予正面回馈,在后期可以根据孩子的进步调整教育策略。]因为他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太强,对人的判断需要时间,我的催促只能平添他的紧张。

孩子的行为没有统一标准,不是每个孩子都习惯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也不是每个孩子的成长路径都拥有相同的风景。很多孩子在成长中都会经历这样的语言沉默期,如果我们表现得过分焦虑,就会让孩子增加紧张感,从而导致自信心减弱甚至产生语言障碍。难得的是子庄的父母和我一样都能接纳他的“慢”,绝不会催促他。子庄的爸爸妈妈对于孩子的成长都有很好的认识 ,他们把“教育战线”看得很长,不用孩子的“优秀”表现来急于证明些什么,而是一种等待和鼓励的状态,这实在是让我敬佩。

我心里非常清楚:子庄是比较特殊的孩子。对于“特殊”--不符合一般意义标准上的孩子来说,他们的父母将要面临更多的挑战。因为很多人会认为子庄很奇怪,一些学校老师也会认为这样一个与别人不一样的孩子给自己添麻烦。在一个统一的标准下,子庄是一个很不合格的孩子。

我记得一个孩子的爸爸曾说,原以为我们的教育是把孩子们培养成了一个个的方形,可更近距离地了解之后发现,我们把孩子们都培养成了一个个一模一样的五角星形,更加没有了空间。

果然,这样有意识的等待是值得的。

半年之后,子庄开始说话了,滔滔不绝。子庄是一个如此有棱有角的孩子,他的父母也在尽可能地保护着这样的棱角。子庄成绩非常好,但他总有一些问题让学校老师们无法回答,以至于老师从来没把他归到好学生的行列。他会不断提问,比如:为什么不能在公开课的时候提一些没有演练过的问题呢?为什么不能在自己座位上“安静地”动作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