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毛泽东智品古代史籍(29)

毛泽东品国学 作者:卢志丹


所以,一生站在时代潮流最前列的毛泽东,把阅读报章杂志看得比史书更重要,更紧迫。“一天不读报是缺点,三天不读报是错误。”这是从延安时期流传下来的毛泽东的一句名言。

毛泽东从学生时代起就养成了每天坚持读报纸杂志的习惯。他曾经是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同盟会主办的《民主报》、《民报》的忠实读者,后来更是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的热心读者。这些报刊给毛泽东以深刻的影响,尤其是《新青年》,对毛泽东的思想转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毛泽东曾自己主编过一份报纸,就是着名的《湘江评论》。

毛泽东在学生时代嗜读报刊是为了增进知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而在其后漫长而紧张的战争岁月,以更加迫切的心情如饥似渴地阅读报刊,则是直接为了革命战争的需要。正如他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所说的:“为着了解敌人的情况,须从敌人方面的政治、军事、财政和社会舆论等方面搜集材料。”

井冈山时期,因受敌人严密封锁,读报十分困难。在战争中要打胜仗,就要知己知彼,读报纸自然是了解敌情的一个重要渠道。那时毛泽东常常为看不到报纸而焦急和苦恼。1928年,有一次他专门派出一个营去打谭延闿的家乡茶陵县的高陇,搜罗了一批报纸上山,战斗中还牺牲了一些干部和战士。

1929年,下井冈山到了赣南闽西,可以看到报纸了,情况大为改善。毛泽东为此而高兴的心情,可以从当时红四军前委给中央的一个报告中反映出来。报告说:

在湘赣边界时,因敌人的封锁,曾二三个月看不到报纸,去年九月以后可以到吉安、长沙买报了,然亦得到很难。到赣南闽西以来,邮路极便,天天可以看到南京、上海、福州、厦门、漳州、南昌、赣州的报纸,到瑞金且可看到何键的机关报长沙《民国日报》,真是拨云雾见青天,快乐真不可名状。①

1935年9月21日,红军长征到达哈达铺。哈达铺是个不大的集镇,但有一家邮政代办所。这里有很多种全国的和地方的报纸,对于消息闭塞的红军来说,真是天大的喜讯。

毛泽东到哈达铺后,不顾长途跋涉的疲劳,先到邮政代办所取走了所有能找到的报纸,然后到了宿营地同中央其他负责人翻阅报纸,查找消息。

据当时《晋阳日报》报道,陕北有红军5万余人。《大公报》也报道:关于农村“赤化”问题,陕北甚于陕南。还报道陕北红军完全占领者有5县城,为延安、延长、保安、安塞等,靖边一度为红军所占。毛泽东一边翻阅报纸,一边把有用的消息勾下来。

正在这时,聂荣臻的通讯员也送来一张报纸。这张《山西日报》刊载着阎锡山正在进攻陕北红军刘志丹的消息。同时,叶剑英在驻地也搞到一张报纸,报道“国军”进攻陕北刘志丹所领导的红军的新闻。叶剑英马上把报纸拿给彭德怀看,彭德怀看后忙赶往毛泽东的住处。

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人通过分析报纸透露的消息,确切知道了陕北有刘志丹领导的红军,并且徐海东的红二十五军也在那里。毛泽东认为,陕北地域辽阔,群众生活艰苦,又是穷乡僻壤,还有几万红军,是中央红军长征落脚的好地方。他们几个人经过初步讨论研究后,决定把长征落脚点放在陕北。

彭德怀把这一消息告诉了叶剑英,说:“你提供的报纸很重要,老毛和其他同志已初步决定去陕北投靠刘志丹。”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