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毛泽东智品诸子(13)

毛泽东品国学 作者:卢志丹


这是一篇很有意义的寓言故事。韩非子在这里仅用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一个可笑的人物,他那说话、做事前后抵触,被人问得哑口无言的形象,给人的印象极其深刻。我们现在所用的“矛盾”一词,还有在嘲笑那些说话、做事前后不一致时使用的“自相矛盾”一语,都来源于这个故事。

毛泽东使用这个典故,一下子就把国民党反动派发言人那种蠢猪似的反共反人民叫嚣的混乱戳穿了,从而,把他们卖国求荣、“替日本帝国主义尽忠”的民族败类的丑恶面貌,充分暴露在全国人民面前。

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毛泽东写道:

任何犯错误的人,只要他不讳疾忌医,不固执错误,以至于达到不可救药的地步,而是老老实实,真正愿意医治,愿意改正,我们就要欢迎他,把他的毛病治好,使他变为一个好同志。②

“讳疾忌医”这个典故,出自《韩非子·喻老》。原文是: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矣。”居五日,桓公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大意是说:扁鹊谒见蔡桓侯,站了好一会儿,扁鹊对桓侯说:“您有病在皮肤,不赶快医治恐怕会加重。”桓侯说:“我没有病。”扁鹊退了出去,桓侯说:“医生总喜欢治没有病的人来当做功绩。”待了十天,扁鹊又来朝见,说:“您的病在肌肉和皮肤,不赶快医治会更加严重。”桓侯没有应答。扁鹊退了出去,桓侯又不高兴。待了十天,扁鹊再来朝见,说:“您的病在肠胃,不赶快医治会更加严重的。”桓侯又没有应答。扁鹊退了出去,桓侯又不高兴。待了十天,扁鹊又来朝见,望见桓侯转身就走。桓侯特地派人去问他走的原因。扁鹊说:“病在皮肤,药水和药熨的力量就能达到;病在筋肉和皮肤之间,石针的力量可以达到;病在肠胃,火剂汤的力量可以达到;病在骨髓,即使是掌人生死的神也不能把它怎么样!现在桓侯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我因此不再自请为他治病啊!”五天以后,桓侯的病发作,派人去寻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去了。桓侯也就一命呜呼了。

这个故事,生动地表明扁鹊用望气色、听声音的方法,诊断出蔡桓侯有病,三次劝他赶快治疗。可是,愚蠢的蔡桓侯却一再不肯承认自己有病,不接受治疗;由于不听扁鹊的劝告,最后终于因为病情加重到不可救药的地步而死去。此后,人们就把这叫做“讳疾忌医”,用它来比喻掩饰错误、缺点,又不肯接受别人的劝告和批评,不愿改正的行为。

毛泽东在文章中引用“讳疾忌医”这个为中国人民所习用的典故,对它赋予了新的意义,用以一方面告诫犯错误的同志,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自己的错误;另一方面要求大家采取欢迎和帮助的态度,对待犯了错误而愿意改正的同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