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奥运第一人(1)

五环旗下的中国 作者:孙晶岩


1909年11月25日,一个男婴在大连小平岛河口村呱呱坠地。谁也没有料到,这个小娃娃会成为中国奥运历史的亲历者、见证人,日后被誉为“中国奥运第一人”,他就是刘长春。

刘长春的父亲刘兆,祖籍山东,闯关东来到大连后,15岁做学徒学习制鞋技术。俗话说:“东北有三宝,人参鹿茸乌拉草。”刘兆做的布鞋非常舒服,很受老百姓和车老板的喜爱,生意做得挺红火。日本人侵占大连后,规定老百姓只能买日本生产的胶鞋,不许买乌拉和布鞋。这个土政策一下子就把刘兆的生意挤垮了。

小长春9岁时,母亲刘史氏不幸去世,留下他和年幼的妹妹。刘兆很快又续弦了,后妈一鼓作气生了5个孩子,家里的日子就更捉襟见肘了。

8岁时,小长春在大连沙河口中心小学读书。李老师很疼爱他,在体育课上经常给他吃小灶。日本学督管中国人叫支那人,李老师告诉他:“咱们不是支那人,是中国人,你长大了要为中国人争气!”14岁的刘长春在“关东州”主办的州内外中日中小学田径对抗赛中,100米跑了秒,400米跑了59秒,远远超出了当时中学生的水平。

旅顺和烟台像螃蟹的两个钳子,扼住了黄渤海的咽喉,把守着京津之门户。旅顺港是个天然良港,水深而阔,可停泊巨轮。日本是个资源匮乏的国家,日本对外侵略,首先觊觎的就是中国的旅顺。1894年甲午战争中,日寇在旅顺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万手无寸铁的中国人成了刀下鬼。1904年,日俄为争夺旅顺口,在第三国的领土上进行了一场龌龊的战争。1905年,北极熊沙俄战败,日俄媾和,使大连地区又沦为日本殖民地,时间长达40年。刘长春在旅顺念中学,他亲眼看到日本殖民者对大连人民推行奴化教育,开设的大连语言学校,日本学生可以学英、法、德、俄语,而中国学生只能学日语。学校掌握在日本人手里,连公学堂的校长也由日本人担任。他们对中国人宣传法西斯主义,灌输“日满亲善”、“大东亚共荣”,以日语为必修课。在大连称日语为国语,称大连人是“关东州人”,不准叫中国人。学生很少有学习机会,每周做5天苦役。

在小平岛老实巴交种田的刘兆实在养不活全家9口人,就让长子辍学赚钱养家。刘长春被迫离开了学校,到日本人开的大连玻璃制品厂当上了一名学徒工。

17岁,刘长春遵从父命娶了订下娃娃亲的姜秀珍为妻,姜秀珍从小帮父亲打下手,给修鞋师傅们做饭洗衣,里里外外一把手,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嫁到刘家后,贤惠的妻子操持起全部的家务,把丈夫伺候得舒舒服服,还给老刘家生下了两个儿子。

大连这座历经磨难的城市,百年历程中有一半是苦涩和不幸。刘长春和这座城市一起长大,对于他来说,不幸的童年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强国强种,短跑王振国威

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后,家仇国恨,张学良执掌帅印,他觉得一个国家要强大,主要靠造就人才,教育是基本。于是,他把父亲遗留下的大部分钱捐献出来,在沈阳建立了东北大学,设立了教育经费。

忘记苦难,苦难就会重叩国门;摆脱苦难,就要振兴中华。1928年8月,东北边防司令张学良兼任东北大学校长。他深知人才的重要,用重金聘请名流学者来校任教。著名学者章士钊、张伯苓、罗文干、梁漱溟、黄侃、刘仙洲、梁思成、吴蕴瑞等国内一流学者云集沈阳,形成强大的教授群体,共同执教东北大学。

张学良独树一帜地提出了“强国强种”的理念,把以研究高深学术、培养专门人才、应社会之需要、谋文化之发展作为办学宗旨,坚持以“智、德、体、群、美”五育并重为办学方针,认为倡导体育的最大目的是在造成民族的生力,并且把体育教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刚刚走马上任,他就亲自对东北大学学生训话:中国的体育界,大多数不肯注意体育,所以学生多失于软弱。我很希望本校关于体育方面要特别注意,然后用健全之身体,求精妙之学问。所以,体育是不可忽视的……

张学良是个求真务实的人,他抓体育不仅身体力行,而且措施得力。他在沈阳的北陵建了一座高尔夫球场,还建了一所国际网球场,经常去打球。他还捐赠26万银元,指定工学院院长高惜冰、法学院院长臧启芳和体育老师孟玉昆共同研究办理。责令建筑委员长关颂声设计体育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