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一个巴黎男子的爱情与命运(3)

苏丹港 作者:(法)奥利维叶·罗兰


《苏丹港》出版于一九九四年,当年即受到评论界的普遍好评,并获得了具有很大影响的“费米纳”奖。据法国《世界报》当年十一月四日报道,前一天该文学奖项的评委十人进行无记名投票,《苏丹港》以八比二的高票获胜。

之后,奥利维叶·罗兰又发表了《我的灰帽子》(1997)、《梅洛埃》(1998)、《初始的景色》(1999,分别论述海明威、纳巴柯夫、米肖、博尔赫斯、川端康成等五位作家的童年生活对他们后来文学创作的影响)、《纸老虎》(2002)以及《水晶旅店的套间》(2004)等作品。

在《苏丹港》之后发表的作品中,《梅洛埃》、《纸老虎》及《水晶旅店的套间》受到评论界的关注;特别是前两部,得到了更高的评价。真是无巧不成书,这两部小说的内容,可以说是和《苏丹港》一脉相承。在《梅洛埃》里,“我”来到了苏丹首都喀土穆,待在一家旅店里,独自回忆在巴黎得到并失去的爱情:那位在卢森堡公园里结识的姑娘,弃“我”而去,踪影全无。之后,“我”又跟随一位考古学家前往古城梅洛埃,探索埋没在沙漠里的古文明遗迹。“我”没有绝望,在对往事与历史(书中对英国驻苏丹总督、曾经在中国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戈登被起义群众处死的描述,是十分精彩的段落)的回顾中,“我”并没有做到像在《苏丹港》结尾时所说的那样:“我的脑子一片空白,今后什么也想不起来,永远也想不起来了。”

果然,四年以后,在《纸老虎》中,“我”又回到了巴黎,在郊区向一位故去的战友的女儿讲述当年(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斗争的经历。当然,反思中不无自嘲——时代不同了。不过,历史毕竟是不能更改的。

奥利维叶·罗兰尚未被中国读者所了解。经过反复考虑,我们选择了《苏丹港》,首先将其译成中文,向中国读者推荐。这部小说篇幅不长,却能别出心裁,以独具魅力的文笔,反映现代法国社会的某些侧面和某些人的心态。为了更全面了解当代法国社会,《苏丹港》值得一读;为了进一步了解当代法国文学,《苏丹港》不可不读。奥利维叶·罗兰是当代法国文坛上一颗正在上升的星。

郭安定

2006年9月改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