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苏丹港 三(1)

苏丹港 作者:(法)奥利维叶·罗兰


来苏丹港停靠的船只越来越少了,这在前面已经讲过。不过,还是让我把进港的操作程序介绍一下:船舶以234海里的时速驶来,在西北方向绕过赢门礁南灯塔,再向西拐折,然后停机,借惯力向前滑行。过去,在有皇帝的时候(那时候我还未到苏丹来),甚至后来,在我有职有权地当港务长的时候,准备进港的船,要从船体一侧放下一部舷梯来;这时,早已等候在那里的一艘尖艏翘艉的阿拉伯式小帆船,把领港员送过去。领港员登上船,引领船只完成最后阶段的进港与停靠泊位的程序。然而,说实话,领港员喝了酒,半醉上船的,绝非个别之人。船长见领港员上来,殷勤备至,优礼有加;那架势之华丽张扬,使人觉得,其术源远流长,不失《天方夜谭》之遗韵。一间舱室早已准备停当,领港员被延请入内,一大杯上等威士忌立刻递到眼前。结果是:机器又运转起来,轮船尽管减速,仍然大模大样地往港里闯。

那些公务员们,并不介意自己的权威受到嘲弄;特别是,喝了烈性酒,兜里再塞上几美元,就更无所谓了。尽管如此,苏丹港触礁搁浅的事,与其他地方比起来,并没有显得说不过去。于是,众人相安无事,皆大欢喜。那样的时代(说它秩序井然,未免过于夸张)已经过去很久了。曾几何时,船舶进到珊瑚礁内侧就该抛锚了。再往里去一点,海水便由紫晶蓝变成枯香蕉叶的颜色,两色相接画出一道长长的线条,表明海底在那里突然有了一个明显的上升。

放下舷梯已成往事,取而代之的是舷门,现在人们都是从舷侧上的这种开口上船。 这倒不是因为领港员一个个都成了残废,手脚不灵便之故(尽管他们里边,不少人的确缺胳膊少腿;然而,这并不能限制住他们在必要的时候敏捷不让他人)。不过,他们从舷门上船,并非为了引航,而是前来收取实物赋税的。那是一些年轻妇女,从锡兰、菲律宾、加里曼丹等地被抢掠或贩卖到船上,囚禁在底舱里,双脚带着铁镣;航行途中供船员们寻欢作乐;

船靠了岸,就打进应交费税之内,贡献出来,送到定期进行勒索的王八蛋“当局”手里。妇女们被装在麻袋里,从大船卸到小船上;麻袋外面,打着“稻米”、“咖啡”等商品名称的印记。她们的新主人很少愿意付出抬手之劳,解开麻袋查看一下。古代波斯故事里讲述:一些富人,为了得到明眸皓齿的绝色女子(什么:瓷娃娃似的鸭蛋脸上,眼神赛羚羊,两排如珠似玉的牙齿晶莹剔透,等等),宁愿付出家存的全部锦缎,以及成桶的珍珠和无数的嵌花金银器皿。比起古人来,现代的女奴买主可是粗疏多了,对货物的质量要求并不苛刻。当然,这些不幸的姑娘并不仅仅充当性奴役的对象,更多的情况下是做牛做马,包括被转卖到窑子里去。前面提到的那个邮差,獐头鼠目,一眼即可看出患有麻风病;他就是个人口贩子。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