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矿难如麻(4)

新闻背后 作者:央视新闻评论部


其实记者此时最关心的不是理解他们,而是如何尽快将这一案件查清。很快,随着被查出的死亡人数的逐步增多,最高人民检察院做出批示,要求山西省检察院介入此案,对其中公职人员渎职受贿问题进行调查。2月21日,由中纪委、监察部、公安部、国家安监局、全国总工会组成的国务院调查组成立,前往临汾调查此案。

当地政府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与此事有牵连的当地政府官员、矿主、各村村干部数十人被公安机关控制,以防外逃。

——外调小组成员奔赴全国各地,逐个核实死亡人员情况。

——全市上千座矿山全部关闭一个月,停产整顿。所有在矿上工作的人员全部重新登记造册,非法用工一律辞退。

……

春节后,为了搞追踪报道,记者前往山西了解事态的最新进展情况,但并不顺利。只知道与此事有关的八名涉案人员被关在太原,其中有半夜三更用四辆卡车偷偷运尸的、有火葬场收黑钱的、有事后帮助搞瞒报的、有吓唬遇难者家属的……另外三名案件的主要策划者临汾市尧都区副区长、安监局局长、市矿山救护大队大队长作为要犯被分别异地关押在晋中的三个县。其他有关情况办案人员守口如瓶,只是说正在查处之中,没有国务院调查组的同意不能接受采访,也不同意记者到狱中去采访人犯。记者又多次和国务院调查组有关人员联系,但至今也无结果。看来追踪矿难调查结果比追踪矿难瞒报还要难。

采访花絮

一、初到临汾时,没“线人”,没线索,两眼一抹黑,只好早出晚归,四处打探。却不知道和市调查组住在同一个饭店,而且是对门。很快市里有人知道我们到了,四处寻找,也没想到我们和他们脸对脸,就在同一饭店。双方彼此相安无事,见了面还笑笑,住了几天想着老住一个地方容易暴露,就挪到了民政局招待所,结果这一挪就露馅了。当天晚上市里就来人把我们堵住了,心里很奇怪,市里是怎么知道我们住在这里的。原来,除了前一个饭店没查,他们把市里的大小宾馆都盯住了。后来他们带我们到市调查组,我们恍然大悟,哦,对门就是啊。他们也惊讶,早知就在对门,不早就搞惦了。

二、矿难中有一个受伤者伤势不重,很快就出院了。为了找到他了解第一手情况,记者三顾茅庐共跑了两百多公里,和刘备一样心诚,可结果是没有找到“诸葛亮”,反而由于早8:00、中11:00、晚11:00三次打搅,让其家属很烦。原来“诸葛亮”怕事,听说有记者找他,就躲起来了。

三、在采访陷入困境时,听说某旅馆有遇难矿工家属正在和老板谈条件。心中大喜,破门而入,见屋中有十几人,谈得正欢,以为抓个正着。问几个看上去像矿工家属模样的人,包括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太太,都说自己是到临汾来耍的。大冬天的,临汾有什么可耍的。问来问去,他们终于承认自己是遇难者的家属,正在和老板谈赔偿。问:什么时候死的?答:11月4日。问:死了几个?答:死了一个。问:怎么死的?答:砸死的。记者感觉出入太大,脸色一下变得很难看,又问:是阳泉沟矿出的事吗?又答:不是。咳!问了半天不是一码事,是另一起矿难在私了。可见当地此类事件并不少见。

四、无独有偶。听说遇难矿工中有一个叫康雷的,在商水县元老镇。跑了几十公里到了元老镇,派出所说,全镇没有一个姓康的,可能在图强镇。又赶到图强,在派出所一查,果然如此。我们当即认定,就是此人。赶到了村里,找到了康雷的嫂子。问:康雷是在临汾尧都区挖煤吗?答:是。问:是阳泉沟矿吗?答:可能是,记不大清楚了。问:康雷是有两个孩子吗?答:是。问:一儿一女?答:对。问:康雷的父母是不是都去世了?答:是的。问:你们多长时间没和他联系了?答:好久没来电话了。至此一切情况都对,有戏!又问:康雷在矿上出事了吗?又答:没有。前天还托人送毛衣过来了。这……可能吗?不一会儿,一个小伙儿跑过来说:“我就是和康雷一块干活的,毛衣就是他托我带回来的,他活得好好的。”我们没辙了,只好接着在下一个乡镇寻找。最终在胡吉乡康老村找到了另一个康雷,情况与上一康雷基本一致,但他已经在矿难中死了。这,才是我们要找的遇难矿工康雷。看来,同名同姓同情况的还大有人在,马虎不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