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初起兵(2)

东汉开国 作者:魏新


通过这件事,我们就能看出,吃人的事不是虚构的,而是很真实的。当然,吃人悲剧不能全赖到王莽身上,很多时候都是天灾,但是,也有人祸,比如说王莽应对的方法。王莽也知道老吃人不合适,但又没有粮食吃,就让手下的一些官员研究出一种新型食品,大量推广:

(王莽)分遣大夫谒者教民煮木为酪,酪不可食,重为烦扰。(《东观汉记》卷一)这种新型食品叫作酪,不是奶酪,外形上有点像沙琪玛,其实是用草木煮成的硬块。老百姓费了大劲,才按照官员研究出的配方一步一步煮出来,塞嘴里一嚼,立刻就吐了。还不如吃人呢。王莽也让政府去救济,去赈灾。可是救济根本到不了灾民嘴里,官吏们雁过拔毛,还有的扣救济粮去卖,卖成钱上交,算自己“省钱”的政绩,被“赐爵封城”。当然,王莽也不希望下属徇私舞弊,把他当冤大头耍弄。他也亲自做过一些实际调查,《汉书》上记载了一次调查:

莽闻城中饥馑,以问业,业曰:“皆流民也。”乃市所卖粱[]肉羹,持入视莽,曰:“居民食咸如此。”莽信之。(《汉书》卷九九《王莽传》)王莽听说有一个城市到处是饿死的人,就问这座城市的负责人,到底是怎么回事。据该负责人介绍,这些饿死的人,都是从外地流窜来的,本地人没事,一个个吃饱了撑得难受。王莽能信吗?不信,负责人就把街头小吃端给他看。即使微服视察,也没关系。早就安排好了,街上卖高粱饭的,卖肉羹的小店都开着张,生意还不错,顾客也秩序井然,该排队的排队,不像是多少天没吃饭的饿鬼。这才放心。当然,他看到的一切都来自城市负责人的精心策划:从店老板到顾客都由大小官吏扮演。整个像是在拍戏,搭的景,他还不知道,自己成了领衔主演了。有部电影叫《楚门的世界》。王莽就是这个虚幻世界里的楚门。

演吧。怎么演,老百姓的餐桌上也没吃的,除了“餐具”,就是“杯具”。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老百姓没饭吃是最大的悲哀。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非但帮不了他们,反而继续压榨他们,欺骗他们,掠夺他们,他们只好反抗。正如诗人艾青所写:“饥饿是可怕的,它使年老的失去仁慈,年幼的学会憎恨……”(《乞丐》)所以,出现了很多支由饥饿的流民组成的起义军,后文会具体说,什么赤眉、绿林、铜马……天下大乱,什么荒唐事都有,按照《西游记》的说法,孙悟空也是这时候被镇压到五行山的:

(唐僧来到五行山,猎户告诉他:)听老人说,王莽篡汉之际,天降此山,下面压着一个神猴……(《西游记》第十四回)《西游记》是小说,我倒觉得可以借此做一个形象的比喻,王莽的统治就像一座苦难的大山,压得百姓喘不过气来,这座大山看似不可摧毁,一旦被揭去封条,就会山崩地裂、化为乌有……刘秀就蹦出来了。刘秀在这座苦难的大山下压了太多年,是这些苦难的经历者、见证人。苦难磨砺出了刘秀心灵的珍珠。所以,刘秀在这一年起义,是和社会背景密切相关的。但是,孙悟空蹦出来,是因为唐僧揭了封条,按照刘秀一贯的性格,踏踏实实的,还是不会这么冒险,那又是因为什么事,刘秀才会做出造反的决定?是谁给他揭的封条呢?

七 卖谷子的奇遇这一年,不但关东人吃人,刘秀所在的南阳也好不了多少。人吃不上饭,自然会想各种办法。吃人也是一个办法,抢人和偷人当然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刘秀家里人很杂,大哥刘[]有不少门客,历史上,所有的门客,其实都是些不安分的人,自己不愿意种菜,就去偷菜,自个没肉吃,就去抢别人的肉吃。

刘秀家因为大哥的门客,没少出了事。事情小没事,不管怎么说,刘秀家在当地也算是一股势力。尤其是刘[]这么强势,再加上宗室已经成了前宗室,穿鞋的已经变成了光脚的,就更不怕那些穿鞋的了。后来,根据刘秀的大姐回忆,官府轻易不敢去他们家抓人。但是这一次,官府要去抓人了。并且,还要抓刘秀:

诸家宾客多为小盗,光武避吏新野。(《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刘秀受了门客的牵连,被官府通缉,没办法,只好出去跑路避避风头。怎么从《西游记》改成了《水浒传》了?水浒的人物大都是先犯法,后拉杆子造反,刘秀是不是因为受到官府缉拿,才起义呢?也不是。

刘秀犯的罪过没那么大,他也没跑远,没有去水泊梁山,只是去新野投靠二姐刘元和姐夫邓晨。二姐对他很好,邓晨也是新野的大户,对待他也是“甚相亲爱”,跟亲弟弟一样。可以想象,那段日子是他此前从未遇到的、最落魄的时光。当时他已经二十八岁了,既未成家,也没立业,在新野县月华如水的夜晚,也许,他会一个人从姐姐家出来,悄悄走上街头,县城四处都能听到饥饿的哀嚎,每一个夜晚都会有人因饥饿而死去,再也见不到下一次晨曦。我们猜测,顺着熟悉的街道,走到阴府门口,他多么希望阴丽华能碰巧从门口出来,形成一场浪漫的邂逅。可即便此时阴丽华见到他,也只能像陌路人一样擦肩而过。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他还不至于没饭吃。他在料理庄稼上确实有水平:“时南阳旱饥,而帝田独收。”(《东观汉记》卷一)都在一个地方种地,这个地方闹灾荒,刘秀种的地竟然取得了不错的收成,他是不是掌握了什么独家技术?史无可考。

更神奇的是,他还搞了一批谷子,拿到宛城的集市上卖。要不我们说刘秀会经营,这时的谷子,比金子还要珍贵。他这次宛城卖谷事件,竟然卖出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有人来找他,告诉他说:你是皇帝!这不是疯话吗?刘秀怎么能相信呢?我是皇帝,你才是皇帝呢!你们全家都是皇帝!但是,这个人说这句话时,非常认真,那是认定了刘秀是一定会当皇帝的。这个人是谁?为什么会这么说?这么说的目的又是什么?有什么根据?这个人叫李通,他之所以这么对刘秀说,是和一件神秘的事情相关,这件神秘的事情就是:谶语。

八 谶语的奥秘有个成语叫“一语成谶”,就是说一句话给说应验了。谶,指的就是谶语。谶语就是应验的预言,往往被理解成上天的指示。这种预言很早就出现在了历史上。比如周朝的周厉王时期,出现了一句神秘的谶语:“桑弧萁服,实亡周国。”桑弧就是桑木弓,萁服就是用萁草编成用来装箭的袋子。周厉王听说,就去抓卖“桑弧萁服”的,恰好有一对夫妇,在市场卖这个,听到消息,收摊就跑。别忘了,抓他们的不是城管,而是“国管”。夫妻俩逃跑的路上,收养了一个女儿,这个女儿在历史上太有名了,竟然应了这句谶语。我们都知道,西周亡在周幽王手里,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是因为一个不会笑的女人。那个女人就是这对夫妇的养女——褒姒。最终,西周亡国还是和“桑弧萁服”没有逃脱关系。其实,这只是借口。中国历史总爱拿女人做借口,明明是男人不行,硬往女人身上栽赃。这种借口很无耻。谶语也是一种借口。但是很多人都需要借口。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