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碧云寺易马拜晤张少帅获予援臂 保和殿马衡秘密作部署未雨绸缪(2)

承载 作者:章剑华


“我同意马衡的意见,及时动手为宜。”

“故宫同仁当同心同德、全力以赴,切勿各执一词,拘泥于细枝末节。”

“请易院长定夺!”

“别多说了,易院长给大家布置任务吧!”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大多数人都支持尽快迁移故宫文物。见此情形,易培基敲了敲桌子说:“那好吧,今天会议之后,各馆立即做迁移准备,先清理和挑选文物,并着手研究如何包扎和装箱。此事由马衡牵头作进一步研究。宗侗带人抓紧去上海察看库房,做好筹备事宜。再交待一句,万万保密。”

会议结束后,大家纷纷离开,只有吴瀛留了下来,拉着易院长说:“会上我不便激烈反对,但这几天我反复思量,古物一出神武门的圈子,问题非常多,责任既重,闲话也多,内外敌人都等待着,我们最好不要急忙做出决定,以免覆水难收……”

“你这话全是为私!”易培基心里窝着火,正好在老同学身上出出气,“大敌当前,国家存亡在即,我们岂能明哲保身,推卸责任?”

吴瀛碰了钉子,脸上顿觉火辣辣地发烧,也就不说话了。

几天后,易培基、马衡与张学良晤谈于香山碧云寺。

碧云寺始建于元代,原名碧云庵,传为耶律楚材后裔阿勒弥舍宅开山而建。明正德年间内监于经拓之为寺,俗呼于公寺。天启三年即1623年,太监魏忠贤重修寺院。清乾隆年间在南院仿杭州净慈寺添罗汉堂一座,北院建行宫,寺后建金刚宝座塔。

碧云寺北院的天井里,张学良热情地请易培基和马衡在石台入座,侍卫送上清茶一壶,为各位的青瓷盖碗倒满。

张学良笑呵呵说道:“两位大文人专门来此静地探望小弟,真是不胜欣慰。”

易培基笑道:“张将军,您太客气了,我俩是老朋友。这位马衡先生是我的至交,原来是北大教授,现在与我搭档,是故宫博物院古物馆的副馆长。”

“幸会、幸会,又结识了一位新朋友。”张学良对马衡十分客气。

马衡起坐恭敬道:“久仰、久仰,张将军大名如雷贯耳。”

张学良苦笑道:“不是如雷贯耳,而是如雷轰顶。如今我张学良是‘不抵抗将军’,简直成了民族的败类和叛徒。”

马衡知道张学良如今的处境,替他鸣不平道:“但我们都看出你的苦衷,非不为也,是不能为也!失掉东三省,并非全是您的责任。”

“话是这么说,然而,成者为王,败者为寇,我张学良无颜见江东父老啊!”

“可是您和您的东北军前赴后继、死伤蔽野,作出了很大的牺牲,国人对此也是有目共睹的。”易培基说了句公道话,也是想安慰张学良。

哪知道这话触到了张学良的伤心处,他感慨道:“是啊,我那些战死的弟兄们死不瞑目呐!当东北军不得不撤离东北这块养育我们的土地时,我们深感屈辱,军官流涕、士兵痛哭,悲号之声撼天动地!辽阔的东北,从此没有了我东北军的立足之地。你说我……”

沉默,只有沉默。

张学良的一席话让人心寒。本来有许多话要说,然而只有沉默。

终于,马衡打破沉默,动情地说:“张将军,东北军的血不会白流。这碧云寺的罗汉堂有一幅楹联,上联为‘果证吉祥云,三千已遍’,下联为‘观融功德水,五百非多’。这‘五百’是指五百罗汉。相传释迦说法时,有五百大雁爱而乐之,降入城中,却被猎者张网捕杀。五百大雁死后均升入忉天利,化为罗汉。我看东北军个个都是凌空的大雁,汇聚在您的旗帜下英勇奋战、誓死抗日,他们牺牲后必将成为当今的罗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