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1970)双剑交锋(17)

毛泽东最后七年风雨路 作者:顾保孜


   第一章 (1970)双剑交锋(17)
  
  没有想到在庐山,杜修贤遇见了两位元帅。然而庐山会议带给他们的命运却很不同。
  
  一开始,他们也和各个“疏散”身份上山来的元帅们一样,先是被林彪开场白大谈毛主席担任“国家主席”、鼓吹“天才论”煽得昏头转向,后又被毛泽东一盆冷水从头浇到脚……要知道那些既远离北京政治中心,又远离中央会议桌的老帅们,对于长达半年之久的“国家主席”之争一点也不知情,根本不解林彪集团与江青集团的矛盾,哪里听得出来谁的声音是真,哪个路线是对?
  
  林彪一贯喜欢赞扬吹捧毛泽东,这次高调开场也没有什么可奇怪。如此一来,导致许多人跟在林彪后头合唱,稀里糊涂地表态,最后又稀里糊涂地写检查。
  
  在以云雾揽胜的庐山上,变幻无常的会议局势不仅让大家一头雾水,也让大家看不清以后的政治走向。
  
  叶剑英和其他元帅各自参加自己所疏散地区小组的学习。一向沉稳的他在这次会议上也没有多语。他不知道中央内部的情况,无从说起。无从说起也使别人对他无可指责,也就没有成为会议注意的目标。叶剑英这种“不合唱”的态度赢得了毛泽东的赞赏。
  
  会议进行中的一天晚上,夜已经深了。周恩来突然给叶剑英的秘书打来电话:“叶帅睡了吗?”
  
  秘书回答:“睡了。”
  
  “吃安眠药了吗?”
  
  “没有。”
  
  “那好,你马上叫醒叶帅,汽车马上就到,主席要见他。”
  
  不一会儿,汽车就到了叶剑英下榻的楼前。正是庐山云起的时辰,满山漆黑如墨,浓雾弥漫,雪亮的车灯被云雾吞没的只剩下一团暗黄的光团,几步以外就什么也看不见了。路一边是陡峭山壁,另一边则是万丈悬崖。为了叶剑英的安全,两名警卫员打着手电筒,一边一个在汽车前面开道,大家几乎是一步一步“牵”着汽车走到主席住地的。
  
  周恩来已经等候在那里。
  
  这天晚上,毛泽东和叶剑英谈了许多,明确表达了他要批判陈伯达的意思,希望叶剑英他们能够支持他。无庸置疑,元帅何时何地都是统帅的左膀右臂。
  
  第二天会上,毛泽东公开了他写的《我的一点意见》,跟随林彪亦步亦趋的陈伯达终于自食其果,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陈伯达是为林彪而“牺牲”的,毛泽东也是为警告林彪而让陈伯达“牺牲”的。
  
  庐山会议结束后,叶剑英以为自己还要回湖南,没想到周恩来留住他,要他散会后不要先走,和他一同回北京,有重要使命。叶剑英在庐山又一次和毛泽东会谈,接受了一项特殊使命——作为陈伯达专案小组组长周恩来的特别顾问,代表周恩来和中央去福建、广东调查陈伯达的历史问题。这是叶剑英自“二月逆流”以后第一次有了明确的身份,也为他重新复出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依照周恩来原来的意见,是由叶剑英担任专案组组长,但是他又考虑到叶没有正式出来工作,出现什么问题不好担当,所以就自己的肩膀替叶担当一部分责任,让叶剑英放手工作而不必有后顾之忧。
  
  林彪在广东的党羽已经知道来者不善,制造种种障碍。但是叶剑英不管多大的困难,都不畏惧,不气馁,终于完成了调查陈伯达的使命,于1971年的春季带领专案组的几位同志从广东回到北京。
  
  周恩来对完成任务的叶剑英说:“这段时间就参观参观北京,看看北京的变化,再提提建设性的意见,你是北京市第一任市长嘛!”叶剑英这位老市长又开始了他对北京的调查工作。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