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1970)双剑交锋(18)
批陈整风运动在全党中展开。此时,天安门城楼上出现的美国人身影,打破了“正副统帅”肩并肩的“文革”模式
九月中旬,中央成立了由周恩来,康生,李德生三人负责的陈伯达专案审查小组。随后,毛泽东又把陈伯达所犯错误的性质上升为“路线斗争”的高度,定性为“反九大的陈伯达路线”。
毛泽东在做思想舆论准备的同时,还采取了组织措施,大大加强了江青为首的”文革”派势力。由于中央文革小组在九大之后就名存实亡了,江青等人除了空头的政治局委员外,在中央不再担任什么具体职务。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毛泽东批准发出了《关于成立中央组织宣传组的决定》。康生任组长,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纪登奎、李德生为组员,掌管中央的人事任免和宣传大权,在政治上形成了与林彪所掌握的军委办事组两军对垒的局面。
用毛泽东后来自己的话说是,庐山会议后他对林彪采取了程咬金的三板斧:“甩石头”——向下发批示、批语;“掺沙子”——向军委办事组里派人;“挖墙角”——改组北京军区。(注15)
在舆论、组织两方面准备停当以后,十一月十六日,毛泽东批发了中共中央《关于传达陈伯达反党问题的指示》,批陈整风运动从此在党、政、军领导机构中全面展开。
就在庐山会后不久,毛泽东层层推进批陈整风运动之时,又迎来了新中国成立21周年的国庆节。这一年国庆节并没有因为庐山会议正副统帅产生分歧而冲淡节日的气氛。
1970年10 月 1 日这一天,北京秋高气爽,鲜花繁茂。参加庆祝共和国成立21周年的各界群众,一大早就汇集在天安门广场上。整个广场,彩旗飞扬,充满了浓郁的节日气氛。
两个陌生而特殊的身影出现在天安门城楼上——他们就是中国人熟知的老朋友、美国著名记者斯诺和夫人。他们夫妇刚从陕北志丹县参观返回北京不久,周恩来总理就邀请他们在国庆节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庆典活动。对于斯诺来说,这肯定是一种特殊而意外的荣誉。他在这一天将站立在中国政治的中心。
如果说“声明”是毛泽东向美国总统尼克松展示了他强硬的一手,那么,同年的国庆节,毛泽东又用另一手在城楼上向尼克松挥动了一束橄榄枝。
这一次,也是斯诺第三次访问新中国。
斯诺,这个名字这个对于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他从1928到1941年间,绝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中国。通过深入中国社会采访,他深深地了解到中国人民的苦难。他也是第一个深入陕北苏区系统采访并第一个向全世界全面报道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真实情况的外国记者。他不顾个人安危和艰苦,克服重重困难,写出了《西行漫记》等许多产生重大历史作用的著作,让全世界人民了解到中国革命的真相,在国际上和中国国内产生了重大影响,对在艰苦条件下从事革命斗争的中国军民发挥了有力的鼓舞作用。
从他1941年离开中国到再次踏上中国土地,一别就是19年。
19年来,他为冲破美国当局设置的重重障碍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1960年夏天,在周总理的关怀下,他终以一名“作家”的身份实现了自己重访中国的愿望。
四年之后,他又来过一次。
1970年8月,斯诺携夫人能实现第三次访问新中国,也在周恩来的亲自过问和安排下实现的。
批陈整风运动在全党中展开。此时,天安门城楼上出现的美国人身影,打破了“正副统帅”肩并肩的“文革”模式
九月中旬,中央成立了由周恩来,康生,李德生三人负责的陈伯达专案审查小组。随后,毛泽东又把陈伯达所犯错误的性质上升为“路线斗争”的高度,定性为“反九大的陈伯达路线”。
毛泽东在做思想舆论准备的同时,还采取了组织措施,大大加强了江青为首的”文革”派势力。由于中央文革小组在九大之后就名存实亡了,江青等人除了空头的政治局委员外,在中央不再担任什么具体职务。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毛泽东批准发出了《关于成立中央组织宣传组的决定》。康生任组长,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纪登奎、李德生为组员,掌管中央的人事任免和宣传大权,在政治上形成了与林彪所掌握的军委办事组两军对垒的局面。
用毛泽东后来自己的话说是,庐山会议后他对林彪采取了程咬金的三板斧:“甩石头”——向下发批示、批语;“掺沙子”——向军委办事组里派人;“挖墙角”——改组北京军区。(注15)
在舆论、组织两方面准备停当以后,十一月十六日,毛泽东批发了中共中央《关于传达陈伯达反党问题的指示》,批陈整风运动从此在党、政、军领导机构中全面展开。
就在庐山会后不久,毛泽东层层推进批陈整风运动之时,又迎来了新中国成立21周年的国庆节。这一年国庆节并没有因为庐山会议正副统帅产生分歧而冲淡节日的气氛。
1970年10 月 1 日这一天,北京秋高气爽,鲜花繁茂。参加庆祝共和国成立21周年的各界群众,一大早就汇集在天安门广场上。整个广场,彩旗飞扬,充满了浓郁的节日气氛。
两个陌生而特殊的身影出现在天安门城楼上——他们就是中国人熟知的老朋友、美国著名记者斯诺和夫人。他们夫妇刚从陕北志丹县参观返回北京不久,周恩来总理就邀请他们在国庆节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庆典活动。对于斯诺来说,这肯定是一种特殊而意外的荣誉。他在这一天将站立在中国政治的中心。
如果说“声明”是毛泽东向美国总统尼克松展示了他强硬的一手,那么,同年的国庆节,毛泽东又用另一手在城楼上向尼克松挥动了一束橄榄枝。
这一次,也是斯诺第三次访问新中国。
斯诺,这个名字这个对于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他从1928到1941年间,绝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中国。通过深入中国社会采访,他深深地了解到中国人民的苦难。他也是第一个深入陕北苏区系统采访并第一个向全世界全面报道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真实情况的外国记者。他不顾个人安危和艰苦,克服重重困难,写出了《西行漫记》等许多产生重大历史作用的著作,让全世界人民了解到中国革命的真相,在国际上和中国国内产生了重大影响,对在艰苦条件下从事革命斗争的中国军民发挥了有力的鼓舞作用。
从他1941年离开中国到再次踏上中国土地,一别就是19年。
19年来,他为冲破美国当局设置的重重障碍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1960年夏天,在周总理的关怀下,他终以一名“作家”的身份实现了自己重访中国的愿望。
四年之后,他又来过一次。
1970年8月,斯诺携夫人能实现第三次访问新中国,也在周恩来的亲自过问和安排下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