铐子(一)(9)
我们当时刚发了制服,就是穿便服,也和李炳奎不一样。我们穿的是西式裤子不是缅裆裤,系皮带开口的裤子。
再有就是一般穿汗衫,那个时候还不是中山服,只有一个兜儿,下面的两个兜儿带盖,上面那个兜儿不带盖,这叫青年服,类似中山服。不过不是,中山服上下四个兜儿,我们没有,我们就穿这个。李炳奎一般夏天穿汗衫,穿绸衫比较多。他往街上一站,非常神气,给人的感觉,就是在那儿喊呢,谁来了?爷来了。
你问我李炳奎那时带的武器?铐子,就是一个铐子。也分不同情况,有时带枪了那就是搞政治案件了。
李炳奎好玩,他喜欢把铐子掖在腰底下,还露出来点儿,露一点儿是告诉你,你瞧我干那个的。
我那时十九岁,李炳奎二十六岁,他还算小的,他们旧警一般都三十来岁。
我们当时是从解放军过来的,而李炳奎他们是从旧警过来的,一般说来彼此表面上还可以,但是实际上是两条心。他们在侦缉班时,我们见面少,也都是提防着,我是新警,你是旧警,说话都特小心、特谨慎。但是你要说有多大的矛盾、多大的隔阂,是不是在工作上互相使绊儿,基本上没有。因为那个时候还是以他们这些人为主,我们就跟着跑跑颠颠,干点这个,干点那个。
后来,把李炳奎从侦缉班调出来,我们都跟着朱绍臣。也就从那时起,我跟他建立了友谊。开始是比呀,不服呀,以后呢,双方都觉得彼此是个爷们儿,而且我们两人又老是一起出警出探。
还记得我上回跟你说过,建国初期那会儿,毛主席特邀宋庆龄会见的事儿吗?那时候可是他们第一次见面啊!
正是刚建国,这可真是个大事啊!我们也都加入到这个大事上来。就是安全保卫,必须保证首长们的安全啊!
那时候,这座城里特别复杂,还有不少潜伏的特务、敌对势力,他们是变着法儿地想搞破坏。火车站就成了我们主要负责保卫的重点了。
这火车站可不是现在的火车站,现在你们如果路过那条街,还能看到当年那座老火车站的基本样子,如今已经成了铁路博物馆。当时火车站两边都是摆摊做小买卖的,卖花生瓜子的、沾糖人的、卖针头线脑小百货的,还有修皮鞋的,卖西瓜香瓜、脆枣的,还有卖布头儿的。真是五花八门,好个热闹。你要是在这一站,耳边就是一片吆喝声,这边是:“西瓜啊,脆沙瓤的。”那边是:“修理皮鞋……”
这叫卖声虽说杂乱不堪,可让人听了不觉得烦,它充满了韵声韵调的地域文化色彩,又蕴涵着百年京腔京调的浓浓味道。
当时我和李炳奎就在老火车站,化装成要饭的。老火车站前面就是护城河。就在那河边,我们一连好几天,要着什么,就吃什么。整天是脸也不洗,破衣服也不换,谁见了谁烦。
可我们为了保卫宋庆龄的专列,保卫中央首长的安全,就得这么干。说起来可笑,我们那么多人,当时都化装成各种各样的人,全盯在了这儿。
李炳奎开始也跟我一样,化装成要饭的,可是一看他那么胖,也不像是个要饭的,他也要不到东西吃,所以又让他化装成小商贩,卖花生米。当时我只要是饿了,就溜到他那儿,吃两粒,还不能多吃,多吃就没了,后来我们又被调去蹲守铁路。
蹲守的警卫线是一字形拉开,在铁道边上,每隔三五米我们就站一个人,全是便衣。还有趴在地上的。趴在地上的是我们这些年轻的便衣警察。
我们当时刚发了制服,就是穿便服,也和李炳奎不一样。我们穿的是西式裤子不是缅裆裤,系皮带开口的裤子。
再有就是一般穿汗衫,那个时候还不是中山服,只有一个兜儿,下面的两个兜儿带盖,上面那个兜儿不带盖,这叫青年服,类似中山服。不过不是,中山服上下四个兜儿,我们没有,我们就穿这个。李炳奎一般夏天穿汗衫,穿绸衫比较多。他往街上一站,非常神气,给人的感觉,就是在那儿喊呢,谁来了?爷来了。
你问我李炳奎那时带的武器?铐子,就是一个铐子。也分不同情况,有时带枪了那就是搞政治案件了。
李炳奎好玩,他喜欢把铐子掖在腰底下,还露出来点儿,露一点儿是告诉你,你瞧我干那个的。
我那时十九岁,李炳奎二十六岁,他还算小的,他们旧警一般都三十来岁。
我们当时是从解放军过来的,而李炳奎他们是从旧警过来的,一般说来彼此表面上还可以,但是实际上是两条心。他们在侦缉班时,我们见面少,也都是提防着,我是新警,你是旧警,说话都特小心、特谨慎。但是你要说有多大的矛盾、多大的隔阂,是不是在工作上互相使绊儿,基本上没有。因为那个时候还是以他们这些人为主,我们就跟着跑跑颠颠,干点这个,干点那个。
后来,把李炳奎从侦缉班调出来,我们都跟着朱绍臣。也就从那时起,我跟他建立了友谊。开始是比呀,不服呀,以后呢,双方都觉得彼此是个爷们儿,而且我们两人又老是一起出警出探。
还记得我上回跟你说过,建国初期那会儿,毛主席特邀宋庆龄会见的事儿吗?那时候可是他们第一次见面啊!
正是刚建国,这可真是个大事啊!我们也都加入到这个大事上来。就是安全保卫,必须保证首长们的安全啊!
那时候,这座城里特别复杂,还有不少潜伏的特务、敌对势力,他们是变着法儿地想搞破坏。火车站就成了我们主要负责保卫的重点了。
这火车站可不是现在的火车站,现在你们如果路过那条街,还能看到当年那座老火车站的基本样子,如今已经成了铁路博物馆。当时火车站两边都是摆摊做小买卖的,卖花生瓜子的、沾糖人的、卖针头线脑小百货的,还有修皮鞋的,卖西瓜香瓜、脆枣的,还有卖布头儿的。真是五花八门,好个热闹。你要是在这一站,耳边就是一片吆喝声,这边是:“西瓜啊,脆沙瓤的。”那边是:“修理皮鞋……”
这叫卖声虽说杂乱不堪,可让人听了不觉得烦,它充满了韵声韵调的地域文化色彩,又蕴涵着百年京腔京调的浓浓味道。
当时我和李炳奎就在老火车站,化装成要饭的。老火车站前面就是护城河。就在那河边,我们一连好几天,要着什么,就吃什么。整天是脸也不洗,破衣服也不换,谁见了谁烦。
可我们为了保卫宋庆龄的专列,保卫中央首长的安全,就得这么干。说起来可笑,我们那么多人,当时都化装成各种各样的人,全盯在了这儿。
李炳奎开始也跟我一样,化装成要饭的,可是一看他那么胖,也不像是个要饭的,他也要不到东西吃,所以又让他化装成小商贩,卖花生米。当时我只要是饿了,就溜到他那儿,吃两粒,还不能多吃,多吃就没了,后来我们又被调去蹲守铁路。
蹲守的警卫线是一字形拉开,在铁道边上,每隔三五米我们就站一个人,全是便衣。还有趴在地上的。趴在地上的是我们这些年轻的便衣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