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林彪一行从郑家屯向锦州开进。
路上,罗荣桓再三考虑,认为发出的电报多有不妥:南下攻势已全面展开,临时改变攻锦计划改打长春,不但有违军委的战略部署,而且很可能造成战场混乱。第二天早晨,罗荣桓和刘亚楼一起去找林彪,表示坚持攻打锦州的计划为好。林彪特意征求了刘亚楼的意见,刘亚楼表示同意罗荣桓的建议。林彪思索了一会儿,决定向机要处要回那封电报,但是,电报已在凌晨四点发出去了。罗荣桓建议不等军委回电重新表态,林彪表示赞同,于是重新起草了电报:
……我们拟仍攻锦州。只要我军经过充分准备,然后发起总攻,仍有歼灭锦敌的可能,至少能歼灭敌之一部或大部。目前如回头攻长春,则太费时间,即令不攻长春,该敌亦必自动突围,我能收复长春,并能歼敌一部……
电报签发时间为十月三日九时。
此时,林彪一行已到达彰武以北的冯家窝棚。
而中央军委在林彪的第二封电报到达之前,于三日十七时和十九时,连续发来两封由毛泽东拟稿的电报,措辞之严厉显示出毛泽东焦灼的心情:
……在五个月前[即四、五月间],长春之敌本来好打,你们不敢打;在两个月前[即七月间],长春之敌同样好打,你们又不敢打。现在攻锦部署业已完毕,锦西、滦县线之第八、第九两军亦已调走,你们却又因新五军从山海关、九十五师从天津调葫芦岛一项并不很大的敌情变化,又不敢打锦州,又想回去打长春,我们认为这是很不妥当的……你们指挥所现到何处?你们指挥所本应在部队运动之先[即八月初旬],即到锦州地区,早日部署攻锦。现在部队到达为时甚久,你们尚未到达。望你们迅速移至锦州前线,部署攻锦,以期迅速攻克锦州……
应该说,从战场态势上看,林彪的顾虑不是完全没有依据的,作为战场指挥员,他必须考虑到部队攻坚之时敌人可能实施的增援与夹击。只是,林彪对蒋介石亲赴北平督促增援,并飞抵沈阳亲自督战,表示出巨大的担心,这导致他把敌情估计得过于严重了——此时的林彪并没有预见到,攻锦之战将给东北野战军带来一连串巨大的战机,并让他创造出军事生涯中的辉煌战绩。
收到林彪的第二封电报后,毛泽东立即复电:“你们决心攻锦州,甚好,甚慰。”
整整十五年后,罗荣桓病逝,毛泽东写七律《吊罗荣桓同志》,再次回首当年战锦往事:记得当年草上飞,
红军队里每相违。
长征不是难堪日,
战锦方为大问题。
斥鷃每闻欺大鸟,
昆鸡长笑老鹰非。
君今不幸离人世,
国有疑难可问谁?十月五日,林彪到达锦州西北十五公里处的?牛屯,他在这个距锦州咫尺之遥的地方开设了攻锦指挥所。
第二天,毛泽东来电,他告诉林彪:“你们到锦州附近指挥甚好。但你们不应距城太近,应在距城较远之处,以电话能联络攻城兵团即妥,务求保障安全。”
大战已经不可避免。
无论如何,林彪面对的战局充满未知的凶险:如果在锦州攻坚之时,阻援部队无法顶住自葫芦岛来的强大援军,锦州之战将演变成什么样子?
那个令东北野战军所有在战争中幸存下来的人难以忘却的阻援地,名叫塔山。
塔山不是山
应该说,迄今为止,关于解放战争的叙述,对于塔山之战评价仍有不足之嫌。这场发生在一九四八年十月上旬的阻击战,其意义远远超出了一个局部战场——塔山之战的胜负,不但关乎辽沈战役的进展乃至结局,而且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自此以后解放战争的进程。
塔山之战的这一价值,作战双方从高级将领到普通官兵,当时都没有或者不可能有清晰的认识。在那个狭小的局部战场上,每分每秒都经受着生死考验的他们,无法设想国共两军在东北地区的交战将由此演变成何等规模。他们仅仅知道:这是一场血拼,为了达到作战目的,必须不惜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