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松锦既破……明国将帅有不人人破胆,处处惶惧者乎。臣观洪承畴欣欣自得,侥幸再生,是能审天时,达世务,仰慕皇上为天授福德之真主。……洪承畴既幸得生,必思效用于我国,似不宜久加拘禁,应速令薙发,酌加任用,使明国之主,闻之寒心;在廷文臣,闻之夺气。盖皇上特为文臣之归顺者开一生路也,且洪承畴身系书生,养于我国,譬如孤羊在槛阱之中,蝇飞无百步之力耳,纵之何所能,禁之何所用,此恩养之不宜薄者也。
崇祯十五年(1642),即崇德七年五月四日,洪承畸同意薙发,正式降清。清廷怕他反悔,当天夜里就给他剃了发。第二天下午,皇太极命明朝降臣降将洪承畴、祖大寿、祖大乐、夏承德、祖大弼等入见。皇太极坐于崇政殿,洪承畴跪于大清门外请罪,奏曰:
臣系明国主帅,将兵十三万,来松山援锦州,曾经数战,冒犯军威。圣驾一至,众兵败没。臣坐困松山城内,糗粮罄绝,人皆相食,城破被擒,自分应死。蒙皇上矜怜不杀而恩养之。今令朝见,臣自知罪重,不敢遽入。所以先陈罪状,许入与否,候旨定夺。
皇太极听罢,十分高兴,他说:
洪承畴所陈诚是。彼时与我军交战,各为其主,朕岂介意?朕所以宥尔者,以击败十三万兵,与得松锦诸城,皆天也。天道好生,善养人者,斯合天道。朕故推恩活尔,尔但念朕抚育之恩,尽心图报。从前情罪,悉与宽释。
于是洪承畴等入大清门,在崇政殿前,向皇太极“行三拜九叩”,正式投降清朝。礼毕,皇太极召洪承畴等入殿,命坐于左侧,赐茶,问洪承畴曰:
朕观尔明主宗室被俘,置若罔闻,至将帅率兵死战,或阵前被擒,或势穷降服,必诛其妻子,否则没入为奴者,何故?此旧规乎?抑新制乎?
洪承畴答道:
昔无此例,今因文臣众多,台谏纷争,各陈所见,以闻于上,遂致如此。
皇太极说:
今日文臣固众,昔之文臣亦岂少耶?特今君暗臣蔽,故多枉杀,似此死战被擒,势蹙归降之辈,岂可戮彼妻子。即其身在敌国,可以财币赎而得之,亦所当为,何至坐妻子以死徒之罪乎?其无辜冤滥亦甚矣。
洪承畴垂涕叩首奏道:
皇上此谕,真至仁之言也。
皇太极命洪承畴等退出,坐于大清门外。当时祖大寿等为皇太极准备了一份丰厚的礼物,皇太极不受,祖大寿等跪于大清门外一再恳请,皇太极念其心诚只拿了一两件,其余全部退回。回宫之后,皇太极命多罗贝勒多铎等在崇政殿宴请洪承畴等。宴毕,大学士希福、范文程等传皇太极谕承畴、大寿曰:“朕今日未服视朝衣冠,又不躬亲赐宴,非有所慢于尔等也,盖因关雎宫敏惠恭和元妃之丧,未过期故耳。”洪承畴等忙叩首奏道:“圣恩优异,臣等何以克当,虽死亦无憾矣!”皇太极是个极细心的政治家,对祖大寿送来的丰厚礼物拒不收,并非他不喜欢,而是不愿让初次相交的降臣看他不起。最后收一两件,是为了照顾降臣的情绪。他在赐宴之后,考虑到降臣因他不在席上而有想法,忙又让人向降臣说明他不出席的理由。这实在是周到极了。在降臣面前,他的这些做法,都大大提高了他的威望;也增加了降臣对他的信任。皇太极的这些举动,使洪承畴感激流涕,从此真心归降,为清王朝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