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恨水:我与北京的“啼笑因缘”(2)
张恨水在北京八年,他以一个外来谋生者的身份感受着北京,冷眼旁观着周遭的世态炎凉,却并没有老舍那样牵肠透心的切肤之痛。八年后,他开始推出《金粉世家》。这部小说自1927年2月起在张恨水主编的《世界日报》副刊上连载,历时五年,浩浩百万言。正是这部《金粉世家》,奠定了张恨水在中国通俗文学中的大家地位。而今天的人们,大多通过电视剧看到了张恨水笔下的民国初期的北京,以及那些人物的荣辱与悲欢。
《金粉世家》的读者群之广,是怎么想象都不为过的。这其中就有鲁迅先生的母亲鲁瑞。曾经有人问她:“您觉得您儿子的小说怎么样?”她回答:“还可以,喜欢嘛……说不上。”但她却是张恨水的“小说迷”,鲁迅是个孝子,每逢有张恨水的新书出版,是一定要买回去送给老母亲看的。
1934年5月,鲁迅人在上海,老母却留在北京,他记挂着老母的这点小小的嗜好,在给母亲的信中说:“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三日前曾买《金粉世家》一部十二本,又《美人恩》一部三本,皆张恨水作,分二包,由世界书局寄上,想已到,但男自己未曾看过,不知内容如何也……”
鲁迅向来对于“鸳鸯蝴蝶派”的小说很有些鄙夷,因为它“迎合了小市民的趣味”,但他对张恨水本人却从未有过褒贬,只说从未看过。而张恨水如此高产的作家,应该当得上“小说大师”的称号了,其之所以在很长时间内被打入另册,有人说是因为鲁迅给张恨水戴上了“鸳鸯蝴蝶派”的“帽子”,现在看来其实不然,张恨水冤,鲁迅也冤,好在历史对此自有公论。
张恨水在北京当他的编辑,顺带着写他的小说,而把俗世生活看得天高云淡,名利和官位都不入他的法眼,但有时,官位也会自己找上门来。那还是《金粉世家》问世之前。他的成名作是《春明外史》,从1924年4月份起,就在《世界晚报》的副刊《夜光》上连载。在小说的连载过程中,曾经出现读者在报馆门前排成长龙争购报纸的空前场面。当时张学良也在北京,看了《春明外史》后非常欣赏张恨水的文采,竟然自己找上门来,与张恨水交谈许久。后来张学良又多次登门拜访,并且提出了让张恨水去做官的想法。张恨水自然不会答应,就开玩笑地说:“我们本来是朋友,做了官,岂不成了你的僚属?我不是做官的材料,还是当朋友的好。”
《春明外史》写的是二十年代北平社会的世情风貌,以野史的笔法来描写北洋政府统治下的北平官场,以及社会上的种种腐败现象和不公,涉及北平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中的人物多达五百多人,三教九流,无所不包。上至总统、总理、军阀,下至妓女、流氓、小市民等等,各色人物在这部长篇小说的故事空间中进进出出。
据人们推测,小说中的很多人物是有生活原型的,甚至有人把小说中的人物与当时社会上的风云人物进行了一番对号入座:魏极峰——曹锟,鲁大昌——张宗昌,时文彦——徐志摩,韩幼楼——张学良,舒九成——成舍我,何达——胡适,金士章——章士钊等等。当时北平的许多普通读者,也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所以,人人争买报纸,为的是知道个中人物结局如何,作者也从此名扬北京。
张恨水在北京八年,他以一个外来谋生者的身份感受着北京,冷眼旁观着周遭的世态炎凉,却并没有老舍那样牵肠透心的切肤之痛。八年后,他开始推出《金粉世家》。这部小说自1927年2月起在张恨水主编的《世界日报》副刊上连载,历时五年,浩浩百万言。正是这部《金粉世家》,奠定了张恨水在中国通俗文学中的大家地位。而今天的人们,大多通过电视剧看到了张恨水笔下的民国初期的北京,以及那些人物的荣辱与悲欢。
《金粉世家》的读者群之广,是怎么想象都不为过的。这其中就有鲁迅先生的母亲鲁瑞。曾经有人问她:“您觉得您儿子的小说怎么样?”她回答:“还可以,喜欢嘛……说不上。”但她却是张恨水的“小说迷”,鲁迅是个孝子,每逢有张恨水的新书出版,是一定要买回去送给老母亲看的。
1934年5月,鲁迅人在上海,老母却留在北京,他记挂着老母的这点小小的嗜好,在给母亲的信中说:“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三日前曾买《金粉世家》一部十二本,又《美人恩》一部三本,皆张恨水作,分二包,由世界书局寄上,想已到,但男自己未曾看过,不知内容如何也……”
鲁迅向来对于“鸳鸯蝴蝶派”的小说很有些鄙夷,因为它“迎合了小市民的趣味”,但他对张恨水本人却从未有过褒贬,只说从未看过。而张恨水如此高产的作家,应该当得上“小说大师”的称号了,其之所以在很长时间内被打入另册,有人说是因为鲁迅给张恨水戴上了“鸳鸯蝴蝶派”的“帽子”,现在看来其实不然,张恨水冤,鲁迅也冤,好在历史对此自有公论。
张恨水在北京当他的编辑,顺带着写他的小说,而把俗世生活看得天高云淡,名利和官位都不入他的法眼,但有时,官位也会自己找上门来。那还是《金粉世家》问世之前。他的成名作是《春明外史》,从1924年4月份起,就在《世界晚报》的副刊《夜光》上连载。在小说的连载过程中,曾经出现读者在报馆门前排成长龙争购报纸的空前场面。当时张学良也在北京,看了《春明外史》后非常欣赏张恨水的文采,竟然自己找上门来,与张恨水交谈许久。后来张学良又多次登门拜访,并且提出了让张恨水去做官的想法。张恨水自然不会答应,就开玩笑地说:“我们本来是朋友,做了官,岂不成了你的僚属?我不是做官的材料,还是当朋友的好。”
《春明外史》写的是二十年代北平社会的世情风貌,以野史的笔法来描写北洋政府统治下的北平官场,以及社会上的种种腐败现象和不公,涉及北平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中的人物多达五百多人,三教九流,无所不包。上至总统、总理、军阀,下至妓女、流氓、小市民等等,各色人物在这部长篇小说的故事空间中进进出出。
据人们推测,小说中的很多人物是有生活原型的,甚至有人把小说中的人物与当时社会上的风云人物进行了一番对号入座:魏极峰——曹锟,鲁大昌——张宗昌,时文彦——徐志摩,韩幼楼——张学良,舒九成——成舍我,何达——胡适,金士章——章士钊等等。当时北平的许多普通读者,也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所以,人人争买报纸,为的是知道个中人物结局如何,作者也从此名扬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