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克文:负尽狂名的末世王孙(3)
风月宛然无异,而人间却已暗换了芳华。此时再登台,自然别是一番心境。时值洪宪帝制落败,袁克文和朱棣一样,也有朝鲜血统。这时串演《千钟禄》,袁克文饰演建文帝,简直有如登台说法了,据张伯驹回忆:“项城逝世后,寒云与红豆馆主溥侗时演昆曲,寒云演《惨睹》一剧,饰建文帝维肖……寒云演此剧,悲歌苍凉,似作先皇之哭。”他剥离了人物“皇族子弟”的身份,他登台不是为了怀念或者留恋,他只是在对人世、对命运,进行着冷淡的审视和观照。
在一种时空错置的氛围里,建文帝流落江湖,最后不知所终;寒云公子的云水生涯也即将开始。千古盈亏不必再问了,看过了大起大落的人,知道这世上,你方唱罢我登场,兴衰原是寻常事。那一刻,他们的灵魂是相通的。
时人有一首《寒云歌都门观袁二公子演剧作》,道出了袁克文内心的感触:“阿父皇袍初试身,长兄玉册已铭勋。可惜老谋太匆遽,苍龙九子未生鳞。输革满盘棋已枯,一身琴剑落江湖。”霓裳羽衣飘飘旋转,翻卷着飞花无尽烟雨无声的历史,在一个时代最后的末世王孙的身前身后,流成一阙悠长无尽的挽歌。
“苍凉一曲万声静,坐客三千齐辍茗。英雄已化劫余灰,公子尚留可怜影。”在《审头刺汤》中,袁克文又饰演了一个与建文帝角色完全不同的丑角——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势利小人汤勤,也颇有讽喻之义。“翻覆人情薄如纸,两年几度阅沧桑”,一切都是这样触及自己身世,所以他唱得越发的沉郁凄清、回肠荡气。空无一物的舞台上,京华名士袁克文分花拂柳,翻山越岭,道尽自己半生的辗转,观者时有潸然下涕者。
值得一提的是,在北京的数年间,袁寒云票京剧就票成大家,他为梅兰芳修改戏词,梅颇为赞赏,当时著名的梨园名角,他差不多都同台合作过。而上面的两出戏,后来就成了“名票”袁寒云在京剧界留下的绝唱。
落拓江湖的袁寒云,以其固有的一种旷达继续着自己的生活。离开了京城后,他先后在天津、上海居住。不见他有愤懑与仇恨,依旧爱好冶游唱曲,放浪形骸。袁世凯死后,袁克文分得了两份遗产,遗产由徐世昌分派,每份八万元。因袁世凯之妾沈氏无后,袁克文曾被过继,所以多得了一份。
但他身上不可有钱,有钱即随手而尽,最后终于山穷水尽。不过他倒是不焦不躁,他说自己“守得贫,耐得富”,淡眉静目之间,确有一份从容笃定的气度。不久他就开始变卖收藏,随后又卖文卖字,凭本事挣生活。这不打紧,他的才华自此也一一显露于世,让更多的人看到了这个浪荡公子文采风流的一面。
他用字换钱,有时卖不动,就登报减价,有一次大减价后,一日书联四十副,一夜之间就卖光了。不过他是尝过富贵浮云滋味的过来人,在很多情况下,如果他手上有十块钱,他就不肯再写。有人见过他躺在烟铺上提着笔悬肘写对联和扇子。他给张宗昌写一个极大的“中堂”,那张大纸又宽又长,袁克文干脆就把纸铺在弄堂外面,脱去了鞋,提着个最大号的抓笔站在纸上写。
他是在世道中打过滚来的人,因此学会平淡处之。他老子跟日本签署的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到“五四”时受全国的强烈反弹,他也愤然以之为国耻,做诗云:“炎炎江海间,骄阳良可畏。安得鲁阳戈,挥日日教坠。五月九日感当年,曜灵下逼山为碎。泪化为血中心摧,哀黎啼断吁天时。天胡梦梦不相语,中宵拔剑为起舞。誓捣黄龙一醉呼,会有谈笑吞骄奴,壮士奋起兮毋踌躇。”他把这首诗写一百幅扇面,部分送人,部分出卖。
风月宛然无异,而人间却已暗换了芳华。此时再登台,自然别是一番心境。时值洪宪帝制落败,袁克文和朱棣一样,也有朝鲜血统。这时串演《千钟禄》,袁克文饰演建文帝,简直有如登台说法了,据张伯驹回忆:“项城逝世后,寒云与红豆馆主溥侗时演昆曲,寒云演《惨睹》一剧,饰建文帝维肖……寒云演此剧,悲歌苍凉,似作先皇之哭。”他剥离了人物“皇族子弟”的身份,他登台不是为了怀念或者留恋,他只是在对人世、对命运,进行着冷淡的审视和观照。
在一种时空错置的氛围里,建文帝流落江湖,最后不知所终;寒云公子的云水生涯也即将开始。千古盈亏不必再问了,看过了大起大落的人,知道这世上,你方唱罢我登场,兴衰原是寻常事。那一刻,他们的灵魂是相通的。
时人有一首《寒云歌都门观袁二公子演剧作》,道出了袁克文内心的感触:“阿父皇袍初试身,长兄玉册已铭勋。可惜老谋太匆遽,苍龙九子未生鳞。输革满盘棋已枯,一身琴剑落江湖。”霓裳羽衣飘飘旋转,翻卷着飞花无尽烟雨无声的历史,在一个时代最后的末世王孙的身前身后,流成一阙悠长无尽的挽歌。
“苍凉一曲万声静,坐客三千齐辍茗。英雄已化劫余灰,公子尚留可怜影。”在《审头刺汤》中,袁克文又饰演了一个与建文帝角色完全不同的丑角——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势利小人汤勤,也颇有讽喻之义。“翻覆人情薄如纸,两年几度阅沧桑”,一切都是这样触及自己身世,所以他唱得越发的沉郁凄清、回肠荡气。空无一物的舞台上,京华名士袁克文分花拂柳,翻山越岭,道尽自己半生的辗转,观者时有潸然下涕者。
值得一提的是,在北京的数年间,袁寒云票京剧就票成大家,他为梅兰芳修改戏词,梅颇为赞赏,当时著名的梨园名角,他差不多都同台合作过。而上面的两出戏,后来就成了“名票”袁寒云在京剧界留下的绝唱。
落拓江湖的袁寒云,以其固有的一种旷达继续着自己的生活。离开了京城后,他先后在天津、上海居住。不见他有愤懑与仇恨,依旧爱好冶游唱曲,放浪形骸。袁世凯死后,袁克文分得了两份遗产,遗产由徐世昌分派,每份八万元。因袁世凯之妾沈氏无后,袁克文曾被过继,所以多得了一份。
但他身上不可有钱,有钱即随手而尽,最后终于山穷水尽。不过他倒是不焦不躁,他说自己“守得贫,耐得富”,淡眉静目之间,确有一份从容笃定的气度。不久他就开始变卖收藏,随后又卖文卖字,凭本事挣生活。这不打紧,他的才华自此也一一显露于世,让更多的人看到了这个浪荡公子文采风流的一面。
他用字换钱,有时卖不动,就登报减价,有一次大减价后,一日书联四十副,一夜之间就卖光了。不过他是尝过富贵浮云滋味的过来人,在很多情况下,如果他手上有十块钱,他就不肯再写。有人见过他躺在烟铺上提着笔悬肘写对联和扇子。他给张宗昌写一个极大的“中堂”,那张大纸又宽又长,袁克文干脆就把纸铺在弄堂外面,脱去了鞋,提着个最大号的抓笔站在纸上写。
他是在世道中打过滚来的人,因此学会平淡处之。他老子跟日本签署的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到“五四”时受全国的强烈反弹,他也愤然以之为国耻,做诗云:“炎炎江海间,骄阳良可畏。安得鲁阳戈,挥日日教坠。五月九日感当年,曜灵下逼山为碎。泪化为血中心摧,哀黎啼断吁天时。天胡梦梦不相语,中宵拔剑为起舞。誓捣黄龙一醉呼,会有谈笑吞骄奴,壮士奋起兮毋踌躇。”他把这首诗写一百幅扇面,部分送人,部分出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