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就像衣服,最值钱的是品牌

干好前3年:从职场新人到公司核心 作者:(韩)申铉满


人就像衣服,最值钱的是品牌

个人品牌决定你的身价

-品牌是一个人所拥有的核心竞争力的结晶。

对个人品牌影响最大的是职业和工作单位。

假设你为了给心爱的人买礼物,正在百货商店挑衣服。有两件衣服颜色、款式以及面料、做工方面没有太大差异,百货商店的售货员也坦言质量差不多。但是价格却相差很大,名牌产品是70万元,非名品牌只有40万元。你会选择哪一款?

很多人明明知道质量上没有太大差异,却宁愿多花些钱购买名牌产品。有些人明知道是假货,还是会高价购买贴着名牌商标的仿制品。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我们生活在品牌时代,可以说“企业卖产品,消费者买品牌”。

品牌不仅在商品和服务市场受到重视,在人才市场也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所谓的“自我品牌时代”已然来临。人们认为应该“像经营公司那样经营自己的人生”或“做好自我营销”,将自己商品化、企业化的氛围非常活跃。

在汽车配件公司上班的K课长从几年前开始努力学习中文。下班后上中文培训班,上班时在车里听中文会话磁带。阅读与中国相关的书籍,收看与中国相关的所有新闻。跟人交谈时,也经常以中国人的性格、工作方式以及表现中国文化的电影、唱片、饮食等作为话题。

K课长之所以对中国这么关注,是因为企划室的前辈告诉他公司要大举扩张中国业务。和同期入职的人相比,晋升课长时间较晚的K课长听到这个消息,突然感到眼前一亮。于是决定将中国作为自己的品牌,在公司重塑自己的地位。

两年左右的努力换来了超出预期的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同事们开始认为他对中国很了解。同事们对中国有什么疑问最先问到他,在与中国相关的公司内部争论中他的意见占据相当高的分量。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中国通”。正巧中国事业计划得以落实,他一下子变成了这个事业领域的核心人物。

企业开始关注员工的“品牌”、员工努力管理自己的“品牌”,是因为人才市场的结构发生了变化。随着铁饭碗概念的淡化,提拔和辞职变成常态,企业不再是员工的保护伞。这样的情况下,个人的生存只能依赖于自我价值的提高。

企业和雇员之间早已变成以劳动力为商品的交易关系。企业在安排职位的时候,只考虑这个人能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并不计较是内部员工还是外部人士。岗位安排或晋升时考虑的是此人能为公司创造什么。聘用外部人员时也会根据他的能力来支付报酬。同样,个人也不愿意被某个组织所束缚,一旦遇到更能体现自己的价值或更有利于提升自身价值的组织便随时走人。员工尤其需要提升自我价值以抬高身价,因此就像塑造身材一样管理自己的职业生涯。品牌已经成为决定个人身价的核心因素。

个人的品牌化风潮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当时在美国,企业重组进行得如火如荼。此前一直有稳定工作保障的IBM、GM、摩托罗拉等大企业纷纷上演了重组大戏。在这个过程中,具备专业技能和职业的“品牌人才”换工作并不费力。但是品牌价值较低的人员找工作吃了不少苦头,以至于只要能谋到一份差事就不在乎年薪多少,有些人甚至接受了不到原先一半水平的年薪。于是专业技能和职业认可度成为了职场中非常重要的话题。

其实这种变化早已出现。1971年,《哈佛商业评论》以“新组织人的登场”为题刊登了一篇论文。其中所说的就是在组织中管理自身经历的所谓“新的职场人”。说到“新”当然和过去不同,那么过去的“职场人”是什么样的呢?

1956年美国《组织人》杂志中出现“组织人”一词,指那些为晋升而工作的“为组织存在、隶属并依赖于组织的”职场人。而在“企业人”时代,出现在正面的只有企业,几乎看不到个人,组织的成长等直接关系到个人的幸福。那个时候的幸福就是选对组织并努力使其成长、发展的过程。

但是这种“组织人”和“企业人”在经历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萧条期和大量失业之后完全瓦解。随着大都会人寿、IBM、惠普、柯达等被认为是永远的避风港的大企业相继启动重组和大规模裁员,“组织人”消失得无影无踪。

《哈佛商业评论》仿佛早已料到这种情况,预测除了传统概念的“组织人”和“企业人”之外,还将出现具备自身品牌并管理自身经历的“职业人”和“品牌人”。因为企业不再保护或培养个人,个人需要自我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提升自身的品牌价值。

“自我管理”的提法也基于此。正因为自我管理和培育能够提升自身价值,所以要像经营公司一样管理自己。每个人都是经营“自己公司”的社长和CEO,因此要有一定的经营理念才能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

彼得·德鲁克在其著作《德鲁克文集》中这样写到:“每个人都要在退休以后保持旺盛的社会活动以应对第二、第三人生。为了退休以后的生活,也为了管理好现在所属的组织,都要做好自我管理。自我管理的重要性丝毫不逊于组织管理或社会管理。”

做好自我管理也就是打造并管理自我品牌。那么个人的品牌,即自我品牌到底指什么呢?构成个人品牌的因素很多,面相和语气、性格、穿着、月收入或财产、住房、私家车、老家或曾经居住过的地方、政治倾向、毕业院校、职业和工作单位等都对个人品牌产生影响。其中对个人品牌影响最大的是职业和工作单位。

职业和工作单位作为“个人品牌的核心内容”,展现着个人的工作和人生,包括业务内容、专业领域、收入、兴趣等。据说声学家仅凭说话声就能判断某个人的职业或收入水平、教育程度等,准确率高达90%以上,我们可以通过职业推测某人的具体情况。

如上所述,品牌是个人所拥有的核心竞争力的结晶体。打造品牌就是积累核心竞争力,品牌营销就是推广核心竞争力。打造并管理自我品牌、提升其价值也就是建立和维持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向市场推广。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