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永远缺少人才
-由于市场竞争加剧,经营环境越来越不确定,企业竭尽全力确保和留住核心人才。
在一家游戏公司工作的K先生最近神经变得极度敏感,他被公认为是出色的游戏开发者,而最近同时有两家公司以提高年薪50%以上为条件来挖自己。之前他只是由于喜欢而专心于游戏开发,对现在的公司也没什么不满。但是现在同时有两个公司来挖自己,就开始考虑自己现在的工作、公司和待遇了。
他开始知道,应该选择一个相同工作条件下待遇更好的公司,对自己的评价更高、对自己的发展更有利的公司。但是这件事情被同事们察觉之后,和同事间的关系就变得尴尬了。虽然他对同事轻描淡写地解释说这只是“对方的建议而已”,可对方社长每天亲自打来电话,另一个公司则通过大学同学不断打电话来示好。
不只K先生有这种烦恼,最近在韩国游戏行业内掀起了挖墙脚热潮。人才战愈演愈烈,让业内有能力的开发人员和营销骨干疲于招架。竞争公司和猎头公司不分昼夜地打来电话,再加上自己公司“前所未有的优待”,搞得他们晕头转向。
游戏业的挖墙脚之战之所以如此激烈,是因为最近游戏业大规模地展开兼并收购,一些首屈一指的企业进军游戏市场。由于行业的特点,游戏业被比喻为“人的生意”,“人的能量”决定生意的成败。再加上游戏开发者喜欢随着项目更换公司,很少有人在一个公司连续工作,所以对企业也不够忠诚。因此如果在挖墙脚战中失败,如果高级人才被竞争对手抢走,企业甚至会有破产的可能。
游戏行业展开的挖墙脚热潮是进入21世纪后在各跨国企业之间展开的“人才战争”的一部分。在韩国,出现了应届大学毕业生及往届未就业者约70万人同时抢夺仅6万多个就业岗位的“就业战”。与此相反,企业则展开了争夺核心人才的战争。企业间的人才战争可以说是很多跨国公司参与的“世界大战”,而在1998年金融危机之后迅速壮大并将目光转向世界市场的韩国企业也陆续宣布参战。
在这场跨国企业之间的人才战中,站在最前沿的是微软公司。该公司有一个由300多人组成的人才挖掘专业团队。他们的任务只有一个,整日到处挖掘人才。他们的工作就是参加展览会或者研讨会去寻觅真正的人才。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甚至会向比尔·盖茨申请使用专用飞机,有时还会请求直接收购那个人才所在的公司。微软人事部首席副部长说:“虽然我们每年会收到20多万份简历,但是很多时候我们真正需要的人才并不来投简历。去年录用的五千多人中通过简历选拔的只有25%,而剩下的都是通过人才挖掘团队和猎头找到的。”
尽管慢半拍,但韩国的企业也开始竭尽全力寻找核心人才。三星和LG、韩国银行等企业为了引进海外的硕博士及其他高级人才,社长和高层职员亲自走访世界各国的主要大学。另外企业还会向他们提供入股股份和跳槽费,用快速晋升制度承诺他们快速晋升,破格给予他们高职位和高职务。
企业在全力挖掘核心人才的同时,也在防止人才外流上煞费苦心。最近一项调查结果显示,58.1%的韩国企业曾经经历过核心人才外流的事情。核心人才流失的话企业就会遭受打击。姑且不说人员更替所花的费用有多大,组织成员士气低落、知识产权和专业技术的流失,以及由于被迫中断或延迟正在进行的项目,都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企业之所以不惜血本留住核心人才,是由于市场竞争的白热化以及竞争环境的不确定性。由于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市场变得不可预测。与过去不同,现在的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的变化,必须随时改变自己的战略。
通用公司前任CEO杰克·韦尔奇把一生中70%的精力放在人才管理上,他在办公室里贴上了“人才第一,战略第二”的口号。他说“我之所以重视人才,是因为我相信有能力的人才能够制造出好的产品和服务”。如果说过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技术,那么现在能够顺应市场变化、充分发挥自我才能的人则成为了核心竞争力。
在企业的成长和发展中,比起优秀的战略和完善的系统,能够应对变化的坚实的组织力量更为重要。比尔·盖茨所说的“一个人可以养活几十万甚至几百万人的时代”现在已经成为现实。企业的命运取决于拥有多少具有稀缺性、创造性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