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2)

好孩子需要”坏“父母 作者:(德)提·巴斯蒂安


现在“成为好父母”的这种意识蔓延的范围越来越广,人们对于父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在这种高压下,父母没有变得“越来越好”,沮丧的、惭愧的、不满于现状的父母却越来越多。

当人们越来越严肃地看待生活,还处于幼儿园和小学的孩童就已经被赋予了众多厚望,父母对他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下面的情况就变得十分棘手了:孩子们要满足这些人的所有愿望,最后导致一件事的发生 --毕业考试变得十分重要。而这又导致了另一个后果:由父母与孩子组建的公共生活领域最终变成一个带有夹层的关系网。

一方面,现在的孩子被当做一个小大人来对待,他们需要面对来自父母和老师的高度期望,尤其是在学习成绩方面的高要求,所以他们从一开始就必须不懈地努力,唯有如此,他们才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他们的日程表中总是写满了各种需要参加的,对他们而言十分重要的活动。)

另一方面,他们又都被当做天使一样高贵的“小公主”或“小王子”。当他们在自己的地盘上时,所有来自社会的各种期望和压力、他们需要承担的义务都被扫除一空,那时,整个世界就围绕他们而转,他们是那个世界的主宰。(当然这种情况是有一定的空间限制的……)

其实,孩子与父母之间之所以会存在这种特色分明的夹层关系,父母才是“罪魁祸首”,父母的矛盾心理、来自他们内心的激烈冲突促使了他们的行为,从而导致这一结果。在父母的心中,他们既想为孩子打造一个人间天堂般的生活环境,又想满足自己的愿望(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杰出的人才)。孕育孩子一直被认为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 --然而每位成为父母的人又都希望他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可以尽可能少地改变自己原有的生活,最好能够完全不改变自己原来的生活,尤其是工作机会绝

不能因此减少。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要想将生活中各种矛盾协调一致的确很难,所以总是有人在感慨“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情况是如此复杂,问题又难以解决,因孕育孩子而带来的冲突还在不断加剧(并且这些冲突在通常情况下还是不可调和的),这一切简直就像一道原料丰富的浓稠的调味汁一样 --一团糟。针对孩子与父母之间的这种情况,一句具有指导意义的“至理名言”横空出世了:“不要吵架就好。 ”

在一个家庭中,孩子与父母之间是否有过公然争吵的行为,对家庭的影响十分大。调查显示,从未有过公开争吵行为的家庭,其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尽管争吵可以改善情绪。至于争吵为什么可以改善情绪,没有人可以说明原因,即使是吵架者本身也说不出具体的所以然来。然而除却这方面的原因,争吵对孩子的影响并不好。如果争吵的情况持续下去,父母也会受到不利的影响。

争吵造成的恶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直接加剧家庭成员之间的冲突,二是将冲突暂时隐藏起来,然后在未来的某一天更加剧烈地爆发。如果孩子和父母双方都能意识到存在于他们之间的不同利益并能正视它们,如果他们都能够真正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并接受彼此间的差异,如果他们都愿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这些不可回避的冲突寻求解决之道,那么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和谐关系也就指日可待了,孩子与父母之间亲善友好地相处也不再是异想天开的事情了。这样做的同时也意味着,父母与孩子之间应该有一定的约束关系,并且双方都应该自觉遵守这种约束关系。当孩子们总是要面对一堆规则的时候,他们自然是很反感的,尤其是当这些规则限制了他们的活动空间的时候。如果可以的话,他们也不愿意老是为了这种事情生气甚至发火,尽管他们有权为此恼怒。父母都希望自己在任何时候都是受孩子爱戴的,所以他们总是不能忍受孩子与自己的意见相左和孩子偶尔出现了幼稚脾气。有时为了营造一种完全是由父母单方面臆造出来的“和谐氛围”,父母还会用一些很奇怪的行为方式做出一些很奇怪的事情欺骗自己的孩子,引诱他们站在自己的角度,用一种成人才有的眼光来看待问题。

人是群居动物,没有任何人可以完全不与他人交流地过着与世隔绝、离群索居的生活。由于每个人利益都不尽相同,所以矛盾和冲突自然应运而生。应该如何解决这些矛盾与冲突?有人提供了一块十分有效的试金石,借助这块试金石,人们可以断定一个人的“危机公关能力”。面对不同的利益群体时,这块试金石还可以指导当事人如何更好地调停各方利益。那么这块试金石究竟是什么呢?其实有关这块试金石的秘诀很简单,那就是面对冲突时,仔细想一下:“只有利用暴力手段才能解决这次的冲突吗,有没有其他更奏效的方法?”

在父母与孩子之间,暴力强迫是一件一直以来都普遍存在的事情。大人并没有考虑过 --至少没有严肃认真地考虑过 --孩子这个角色究竟代表着什么?他们也从未想过该如何严肃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孩子 --如同严肃认真地对待其他任何一个独立的作为人的个体。父母视孩子为依附于自己才能生存的后代,认为他们应该臣服于自己,当他们有任何忤逆行为的时候,理应受到鞭打。稍有能力的时候,他们就被迫去工作。即使体力不够,理性也还没有那么成熟,他们还是被当做一个完全成熟的大人来对待。更为不幸的是这种情况竟然还持续了几个世纪。首次引入“童年”这个词并将童年视为人生中的一个特殊阶段,是近代才发生的事情,“童年”这个词的发展几乎与工业化同步,也有可能就是社会的工业化才引发了人们对童年的重视和思考。“那时人们开始变得越来越重视童年,社会上甚至首次出现了专门研究童年意义转变的人,如亚力斯 ·德·茅瑟( Aries de Mause)或者巴丹泰( Aries de Badinter)。随着研究的进行,整个社会开始意识到,在 17世纪以前的人们的观念中,并不存在现在意义上的‘童年’这个概念。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家长才开始在对待自己年幼的孩子时,更加注重感情的投入,他们被重视和疼爱不再是因为他们未来继承人的身份,也不是因为他们具有传宗接代的能力。即使是在经济状况不太好的家庭中,孩子也不会再被当做是一种负担。 ”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