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迪》杂志执行主编 刘杨
在这个人们中成功之毒颇深的社会,励志书除了作为心灵鸡汤的代表,也变身为一剂解毒的良药。当然,它不是帮人们模糊成功的界限,而是以人生导师的姿态,让我们知道了“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成功故事,教我们学会了“一切皆有可能”的人生态度,“山穷水复”的成功之路似乎立刻变得“柳暗花明”。
励志到底有没有用?虽然没人能否认励志格言如珠玑般闪耀,但也没人能保证其应用如瑞士钟表般精准,一旦安放到错误的位置,或者误读了故事的含义,励志也会变得和“多情自古多余恨”一样,让人生空留遗憾。所以常常有人会问:为什么我已经被深深地励了志,成功的路上依然少了我?为什么我已经将那么多励志故事烂熟于胸,却不能将成功紧紧握在手心里?答案很简单,因为人生来就被钉上了几块短板,有些人却偏偏要用别人的长处来补自己的短处,如此补来补去,结果依旧参差不齐。
我想起一个古代笑话,说的是关羽、周仓主仆二人赶路,关羽骑赤兔马日行千里,周仓扛着大刀尾随,一天下来也是一千里。看着精疲力竭的周仓,关羽心生怜悯,托人到处寻觅良驹,结果找到一匹日行九百里的马。关羽重金购马并赐予周仓。可没料到,周仓骑着马,一天被落下百里,两天就是两百里,眼瞅着离关二爷越来越远,周仓不得不把马扛起来,在后面苦苦追赶,比原来还可怜。假如良驹识字,即使我们让它读完千里马的传记,苦练行路本领,也终究无法改变百里的差距,不是其努力不足,而是其先天资质所不及。
美国黑人领袖布克尔·华盛顿曾经说过:“许多硬造出来的演讲术法则,我相信在任何情形之下都没有多大用处。虽然有些法则,如停顿、呼吸、声调的高低等等,都是很重要的,但没有一条法则能代替演讲之中的‘灵魂’。”我们也可以这样说,许多励志鸡汤也都是没有多大用处的,虽然我们不能否认它们的价值,但我们更应该承认自我的价值,这才是唯一能让你从励志中脱身而出的“灵魂”。
所以,正如一件衣服无法穿在每个人身上一样,单一的励志故事也无法应用于所有的人生。他人的故事不过是让我们知道了这世界上有些人是那样做的,并且成功了,但那些经历与我们毫不相干。当我们信誓旦旦在自己的人生路上打出别人的的励志组合拳时,才发现自己的独门秘笈反而被遗忘殆尽。
翻开《励志作家教错你的58件事》,我们读到的不仅仅是反逻辑的58个故事,还有许多真实的案例。这本书同样具有励志鸡汤的功效,但我们所品尝到的是另一种味道。书中所提供的经验并不是要为读者展示某种成功模式,而是要说明,他人的表演再华丽,我们仍然需要自我判断,人生最终还是要靠自己去达成。
郑昭仁先生不是在指出励志的错误,而是在告诉人们如何分辨他人理想国与自我现实之间的距离--看似容易的事情未必人人都能做到,看似不可能的事情也并非对于所有人都遥不可及。希望这本读起来很轻松的反励志的励志书,能够为读者带来更多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