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鼓励绝对好过责难?

励志作家教错你的58件事 作者:郑昭仁


相信没有人喜欢被责难,因为责难通常代表“你被否定了”,那种感觉并不好受,这样的心情是可以将心比心的,不过将心比心就表示“鼓励”吗?鼓励对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及表现有绝对的帮助吗?

大家都喜欢听好话,但是现今许多价值观都被扭曲了,我们也不知道对方的称赞或鼓励的动机究竟是什么,就像小时候在电视电影里会看到,小孩子在外面被欺负了,哭着回家,做父亲的会说“男孩子不准哭”或是“去!给我打赢了再回来”,好像剧中父亲的形象或这个道理是正确的,但是谁规定男孩子就不准哭?男孩子跟女孩子一样都是小孩子啊!而鼓励孩子用暴力来证明自己并非弱者更是不对的观念。而有人因为要表现出自己的亲和力或是为了某些目的,也可能会用鼓励的言词来针对某些人使用,只是通常这样的人会因为他的心机太过显露而让人起疑,这也就是前面提到为什么现代人对于别人的鼓励有时会质疑,因为这样的人越来越多了。如果这些浅显的例子还不足以证明鼓励并非妙策,那么我就再说个可能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故事。

我有个参加情绪调适课程的学员从事业务工作,因为表现非常优异,所以很快就被提拔成为一个区域的主管,她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能够去领导十几个人,所以对于这个职务她也做得战战兢兢;她自认为对组员的态度是和蔼可亲的,也会主动去协助他们,最重要的是从不吝啬给他们鼓励,但是她发现组员们并没有因此而更尊敬她或主动亲近她,小组业绩也没有明显的提升,上下两方的压力让她觉得非常郁闷。

“你为什么认为表现得和蔼可亲就可以拉近距离?”我问她。

“因为严厉会让人惧怕啊!”她用理所当然的口吻说。

“那你是怎么鼓励他们呢?”我接着问。

“我会用非常真诚的口吻让他们觉得自己的表现受到主管肯定!”

“我想请问你,严厉的老师是不是会让学生不敢作怪?”

“不尽然吧!但是大部分的状况确实是这样。”

“你有没有想过,有人很满足于言语上的鼓励,有人却喜欢实质上的鼓励?”

“不懂。”她显得有点疑惑。

“这样说吧!业绩很好的人,他可能不需要再多一点的奖金来肯定他了,他需要的是有没有升迁的机会,或是主管的大力赞赏;但是业绩普通的人可能就希望主管鼓励他的方式是多发点奖金,因为他需要钱。”

“我倒是没有想得这么细……”

经过这样的启发,这位学员以她自己认为比较实际的方式去管理和鼓励部属,有错就责备,做得好就有实质奖励,她描述刚开始的那段时间听说讲她背话的部属更多,认为她摆明了投其所好、城府很深,后来不知道大家是习惯了还是认同了,渐渐会主动跟她讨论公事或是私下一起去用餐,主管意图明显,做部属的也抓得到方向,所以整体业绩也渐渐攀升,当然这位学员的办公情绪也越来越好。

其实不管你面对的对象是什么身份,你应该不会希望给对方的鼓励流于表面,甚至根本没有实质的激励作用;而责难如果确实可以让他的心志被激发的话,那可能也是另一种鼓励的方式。所以好好去斟酌你所面对的人、时、地,选择鼓励或是责难的方式,也许对双方来说,都可以得到更好的启发。

耳提面命

你应该不会希望给对方的鼓励流于表面,甚至根本没有实质的激励作用;而责难如果确实可以让他的心志被激发的话,那可能也是另一种鼓励的方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