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会选择自己生活的方式,其中也包括了看事情的态度和方法,但是一个人如果他的所有言行几乎都会遭人非议的话,那就表示这个人失控了。你承认自己是个失控的人吗?应该没有人会从心底里承认吧!?然而世间无完人,所以懂得反省是必要的,反省让你知道如何让自己更好,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质量、思考模式,也可以增进人际关系,不过你并不需要拥有随时去反省自己的心态,那样并不能保证让你的明天变得更好,反而会让你产生“自己很差”的错觉。
曾经有一位妈妈带着儿子来找我,这位妈妈态度非常客气,也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她对儿子的关心,而这位国中小男生则表现得沉默而没自信,但是妈妈说他在学校里的功课很好,也经常代表班上参加校际比赛并拿到不错的名次,既然如此,当然就让我纳闷这位小男生有什么样的问题要解决。妈妈说,儿子渐渐变得沉默不快乐,有时甚至做功课会不自主地就哭了起来,问他在学校是不是发生什么事,他也说没有;妈妈去问老师,老师也说他除了变得沉默其他都很正常。忧心忡忡的妈妈本来要带男孩去看心理医生,小男孩非常抗拒,后来想到也许可以尝试用催眠的方式来帮助他找出问题,他倒没有拒绝,所以就请我帮忙做个催眠试试看。
我先是单独跟男孩聊了聊,发现他对我所提问的事很多都避重就轻,要不就说“我也不知道”,根本问不出个所以然;后来进行催眠的过程甚至让我发觉男孩只是配合我在“演戏”,让我有点啼笑皆非。等到妈妈再回来,我将情况跟妈妈说明,并提醒她小男孩不会没有征兆就突然变成这样,是否可以回想一下这期间发生了什么对他来说有些受到刺激的事情,然后我们再来做进一步的讨论。结果没想到他们回去之后,妈妈还没跟我联络,小男孩倒是先写了E-mail给我。
小男孩告诉我,国二分班之后,他和班上的新同学在互动上产生了一些争执,他将这些不愉快告诉了妈妈,妈妈总是说别的同学会和自己处得差,自己一定也有一些不好的地方,所以应该先反省自己而不是抱怨同学,他也觉得妈妈说得有道理,所以再和同学发生争执时,他一定会让步,但是这并没有改善同学关系,他们反而更喜欢捉弄他,他觉得自己真的很糟糕,不然同学不会这么喜欢捉弄他,所以他越来越不喜欢自己,也不想再跟妈妈多说学校的事,免得妈妈担心,所以小男孩觉得自己做人很失败,并没有精神上的问题,也不需要催眠。
我将这事私底下告诉这位母亲,并且建议她去跟导师及其他熟识的家长了解一下,看看孩子在学校是否真的行为有偏差,或是有同学看他总是隐忍反而喜欢欺负他,同时也思索一下如何教育小孩会比较好。经过一段时间,我接到这位母亲的电话,她告诉我确实孩子受到她的影响,总认为自己会被欺负应该先检讨自己,而这个年纪的小孩也不会太明理,同学见他一次两次不会生气,就变得更喜欢捉弄他,在老师知情之后也有开导班上某些同学,后来小男孩的状况渐渐变好,也在班上有了自己知心的朋友。
所以我们对于别人的指教应该要有自我反省的基本认知,但不表示我们绝对要认同,因为我们在没有彻底明白一件事的对错之前,反省的态度应该是不失礼,也不失意,“随时反省自己”则是矫枉过正,很容易让人产生自己一无是处的错觉。反省的目的应该是让自己更好,而不是变得更糟,经常认为“事情没有处理好都是我的错”绝对不会让你未来在处事上更有信心,只会让你更缩手缩脚。被误会,我们要据理力争,让真相大白;有错误,就虚心检讨,让未来更好!
耳提面命
世间无完人,所以懂得反省自己是必要的,那会让你知道如何让自己更好,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质量、思考模式,也可以增进人际关系,不过倒不需要拥有随时去反省自己的心态,那样并不能保证让你的明天变得更好,反而会让你产生“自己很差”的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