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新概念一直有南之说,可见你当年的人气,韩寒等一批80后作家是深信张爱玲:出名要趁早这句话的。而你却放弃当年那么高的起点,而你却沉寂多年去写这样一部作品,有没有觉得错过了宝贵的起跑时间?
杨哲:我来回答下你说的这个问题。韩寒称导演都是耍流氓的,糊弄人的。但既然导演这么容易做,为什么他最后也没有拍出来一部片子?顶多也就拍了个MV,还是在别人的帮助下做的。我们学过的人都知道,最容易拍的就是MV。你试试把音乐关了,再看MV,就是一堆乱七八糟,毫无逻辑的画面。为什么韩寒做不了真正的电影?因为在任何的艺术领域,人们都是需要静下心来学习的。而韩寒出名了以后,最难做到的,就是静下心来学习。文学可能更靠天赋。但影视更像是一门技术。这门技术不是指镜头啥的,而是和别人沟通的技术。好的导演都要从基层做起,不一定非得是场工,但你要从不起眼的地方入手,等你真的了解剧组,了解制片,了解演员和编剧,什么你都摸透了,你才能做到导演。这样的好处是,你能在既满足大家的要求的情况下,又可以去实现自己的设想。这样的作品才会成功。试想一下,你是一个有名的人,你说的最多的,是我要你们,怎么怎么样。也许你的确,以前在自己的领域里成功过,你对自己很自信。他们会听。但他们不会真的听。他们只会糊弄你。这是为什么中国的电影,越是大师,拍出来的作品越容易让人失望。因为,这些人太快成为大师了,学习的过程太短了。而一旦有名之后,就没有人跟你提意见了。所以,至少在我的专业这行,影视这行,没名,不见得坏。有名,不见得好。
我觉得作家都有当导演的冲动,把自己的想象化成文字还不够,还想化成影像,让别人直接看到自己所想,比读到自己所想更过瘾
至于说出名。总还是希望有了作品之后,再出名。人家一提作家俩字的时候,是出自于真心。而不是我自封,我写过好几本书啦,我就是作家啦。那种话我说着心虚。我总希望,有个代表作。可实际上写完《埋》以后,又有一点失落感。写之前,我的目标是,嗯,这是我最好的作品啦。写完之后,总觉得我可以做得更好。因为你的欣赏能力会提高,眼界也会开阔。中国的悬疑没啥可比的,但外国的,很多大师,还是需要抬头瞻仰。所以我觉得,唉,不出名就不出名吧。啥时候我觉得可以达到外国的大师的水平,再成名了也行。我觉得成名之后,作家肯定就容易固步自封了。他怕丢人啊,不敢轻易动笔,露丑,所以创作力反而会减退。所以我安于现状,顺其自然。
至于我当作家,纯属意外,我小学五年级的人生第一个梦想就是当导演。那会儿在我妈看场子的电影院里每日侵淫三部电影,大部分都是国产的烂片,看的时候咬牙切齿,不停的琢磨,如果我拍我会怎么怎么拍。导演的梦就是这样点燃的。后来为啥当作家是因为我家里没有电影圈的,没有这行的关系,听人说怎么入行啊?这行最缺好编剧了?那我觉得编剧和作家没啥区别啊,就这样,我开始琢磨写点东西的。至于为什么写书,是后来十三四岁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了校园文学的市场,那时候还没花季雨季呢,我觉得同龄人都看60后写的东西,这太不靠谱了。我随便写点,肯定能赚来不少钱啊。嗯,我最早提笔写,的确就是奔着钱去的。
记者:谈谈您是怎么想起来写这么一个煤矿上发生的故事呢?
杨哲:以前在杂志上看过一篇报道,讲煤矿的,说有个矿工每年就打两次工,分别是寒暑假。因为他是一名小学教师,而学校发不起工资。矿工这活虽然危险,但毕竟在他眼里是最赚钱的工作。甚至有时候连学生的书本费,也得从他挖煤赚的钱里头出,因为学生家里更穷。有意思的是,这篇报道翻到背面,就是豪华轿车的广告。一瞬间,地狱天堂。我知道,这教师矿工,当不了中国最感动的人,因为他身体健康,婚姻幸福,更重要的是,没有人愿意面对他的真实存在。他是被有些人刻意忽略掉的人。但我希望人们能重视到这类人的存在。而且不光是这一个人,还有更多的社会问题需要我们关注,环境的污染,传统的丧失,社会的不公……
记者:不觉得这样的题材太沉重了吗?大部分人在读书的时候都渴望得到的是愉悦。
杨哲:良药苦口,而且重要的是,要看你怎么包装。《西游记》是一本很通俗,很受人欢迎的小说。但是明眼人眼里,它通篇都在揭露社会阴暗面。玉皇大帝的看门狗敢随便来欺负老百姓,这不就是在挖苦朝廷么。《埋》也一样,你看到的只是一个精彩的悬疑故事,只有当你看完,反思一下,你才会明白,喔,杨哲原来说的是这么个东西。我始终记得我的导演课老师给我们的教诲,虽然说的是电影,但是放在文学上也是通用的。“好的电影,是让你在电影院里的时候只顾得上捧腹大笑,出来的时候才会思考的东西。只要装X的人才会一直摆着思考者的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