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读完《埋》--你不会再为某个人而忧伤,你只会为自己而忧伤

埋:一本用罪恶写成的大善书 作者:杨哲


文/施晓燕

马上有个小考试,但还是花了一天的时间不缓不慢的读完了《埋》。书是朋友给我推荐的,因为朋友知道我是个喜欢读悬念的女孩。拿到书,我只是翻了个开头,可是头脑里就一直萦绕着这个故事,不得不把它一口气读完。之所以吸引我,是因为这本书塑造了一个独特的世界。这个世界有点梦幻,而细节又很真实。通篇读完,感觉就像是在进行一次与众不同的旅行。

网上有人说,这书读起来会令人回想起来《这个杀手不太冷》或是《杀人记忆》,而我只是隐隐觉得像是中国的劳伦斯。曾经美丽的农村,四处都是鲜花盛开,纯朴的村民过着简单的日子。自从有了大款,工人,金矿,过去的和谐被打破了,现在到处都是污染,人们开始变得歇斯底里。故事里处处透露着劳伦斯对比过去与现在,以此来叙述的工业给众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而这之后,故事一转,读者才发现,原来一切,不是描写村里琐事这么简单。这个地方,就像是个怪圈,一个与世隔绝的世界,有着它自己的运行法则。而傀儡的祖师爷,偃师这个神话中人物名字的出现,则使得故事走向了十字路口,这部作品可以演变成那多先生的那种既玄幻又悬疑的故事,然而作者却选择了另一条路,侦探推理。

一开始我对作者这个选择挺失望的,至少是不可理解。因为印象中中国就没有什么堪称优秀的推理小说。总觉得中国人在逻辑上有很大的漏洞,从来就没人填补过。而且初看这个推理,看了个头就猜出那个小姐就是木炎,这一切肯定就是一场情杀。可就是这样,才发现掉入了圈套。因为木炎竟然在故事中途就死了。接下来我怀疑是那个断手的阿信,可发现又被骗了。我渐渐明白,原来作者就是在跟读者死磕。我用我以往所习惯的那些推理技巧,总会把自己推到死胡同。到最后,我终于明白,这不是一个讲谋杀的故事。我被彻底涮了。这里头没有好人坏人,也没有精神病。人物的动机也没法用爱恨情仇来解释。其实,这是一个披着悬疑探案的外衣,讲述一个时代大背景的故事。

以往的悬疑小说,看到结尾,主人公得救了,然后我松了一口气,之后就完了。很少有悬疑小说能让人引发深思。而《埋》不一样。小说有三条线索,多个主人公,他们每个人的命运,是这个故事真正的核心。而所有人的命运集合在一起,你可以强烈感受到这个时代,所带来的悲剧感。所以当谜底揭开的时候,你不会再为某个人而忧伤,你只会为自己而忧伤。因为你生在了这个时代,而你无法摆脱这一命运。这种惆怅的回味,更意味深长。人与自然,人与人,精神,信仰,迷失,情感,这些东西一直占据着我的思维。真后悔考试前看这本书。

更令我欣喜的是,这是本感人的小说。虽然喜欢看推理,喜欢被吓,但我还是想得到一丝感动。当我看到阿信和木炎,两个人的阴差阳错,我的心被揪动了。人真的是很复杂的东西。同时人们又是那样的顽固。人们只会站在自己的角度看事情,或是为己,或是为他,但至始至终,都只是站在那个角度,永远不肯换。我们像盲人与瞎子一般闭着双眼,蒙着双耳。于是这个世界在众人的固执与牺牲中变化,觥筹交错。于是这个世界充满着笑脸与哭泣。有的爱,在它活着的时候,人们都相信它死了。有的爱,死了以后,人们才相信,它曾经活过。

整篇小说还是很不错的,是近几年来读过的最好的国产小说之一。只是感觉,对话稍稍多了些。或许可以添加些第一人称的心理独白。还有外貌描写也可多些。鲁新和阿信感觉是着笔最多的。阿信是主角,还可以理解,但鲁新的这么多描写,尤其是性描写,究竟是为了什么?这个人物的名字,是不是暗示着什么。等着作者有一日站出来解答。最近还看了东野圭吾的几部书,以前还很喜欢阿加莎和岛田庄司之流,他们是走凶手的技巧性的。而《埋》则完全反凶手技巧性。但这并不代表凶手的技巧就不高明。甚至可以说,《埋》中凶手的杀人技巧更让人意想不到,而且揭秘的过程充满黑色荒诞。

问了下朋友,杨哲还有没有别的书。答案是,杨哲以前是写诗的。朋友还在上初一的时候,十年前了,天天上课抄杨哲的诗。那时候全班传阅,全班人都喜欢读他的诗。听到这真挺困惑的,心想一个人完全放弃了理想的诗,转向更商业的悬疑推理小说。是什么改变了他的写作方向?同时想起来《埋》里有一个人物,一笔带过说他曾经也是一名诗人。而就是这个人,是整个庞大阴谋的奠基者。他刮起了血雨腥风。这是不是一个巧合?又或者是一个铺垫?

80后文学产下的怪胎 --《埋》

这是所有80后的作家们从来没有关注过的一个领域,偏远的落后的村庄,贪婪的金矿矿主,卑鄙的村官,麻木的村民,挣扎在道德线上的黑记者和情妇,还有整天晕头晕脑攥着裤裆里头的枪的警察。天知道杨哲是怎么想起来写《埋》这么个题材的小说的。不过,谁让他是杨哲呢。

80后文学阵营的第一次登场,是在新概念作文比赛上。而关注到杨哲,就是在这场比赛中,他的那篇继承了希区柯克风格的小说《绳子还是蛇》。当大部分人还都沉浸在个人的小情感中,描述着风花雪月的时候,杨哲却以犀利的笔锋,描述着一个童话王国里的阴谋和欲望。黑色的故事,人性的审判,结尾的大逆转,使得他的作品在同龄人中异常显眼。不得不说,他是80后中最另类的一名写手。

后来得知杨哲出了一本杂文集,听名字就很古怪--《杨哲主义》。从起名就能看出来他的异想天开。但书中讲的却是很现实的东西。主要是讲述,他现实生活中,一些给他留下深刻烙痕的记忆。同样是杂文,短篇,但他和同样擅长写杂文的韩寒却有着天壤之别。韩寒关注的是社会的焦点,无论是拆迁还是民主,几乎都是众人的热议话题。而杨哲则把视角放在了几乎没人关注的地方。印象最深的是杨哲写的一篇关于几个系着红领巾的小学生用石头子开玩笑似的羞辱和殴打一名弱智的故事。这是我们生活中偶尔能遇到的事情,但没人会多思考一下,为什么?谁教会了这些孩子残忍?他们长大后会怎么样?然而杨哲会关注,这似乎是出于一种作家的天性。可以说韩寒是代表大众的,是被动的,替大众说话。而杨哲只代表自己,但他有他想说的东西。只是凑巧,你会从他的话里看到,感到共鸣。杨哲总能在你一不小心的时候,戳到你的痛处。因为他的文字,于是你多了份思考。

因为杨哲的另类和低调,所以他从不被人注视。但这并不影响,他继续创作。甚至,多年来的沉寂,使得他的作品有了更深刻的内涵。相对于韩寒一年一本,杨哲却离上一本书的出版,间隔了八年的时间。杨哲这个名字几乎已经被人淡忘了。但他依旧不急不慢的保持着他的速度。因为,这是他想写的东西。当艺术家面对自己真正想创造的艺术品,不把它尽量完美,他是不愿让它暴露在观众们面前的。

我喜欢这种偏执的人。所以当他的《埋》刚一出来,我就直奔书店。翻了十分钟,看了前两章以后,我坚信,这是一本可以感动中国的书。

青春校园,王侯将相,刨坟挖坑,这就是当代中国文学的主体。而杨哲却把目光放在了社会的焦点问题上。在偏远的山区,那里没有王法,那里的人们为了发展经济,对环境做着肆无忌惮的破坏。而环境最终开始报复人类。这时候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想离开这个被叫做魔鬼村的村庄。而他们离开的方法,就是更残忍的压榨别人,只有积累了足够多的财富,才能搬到大城市去。而那些被抛弃的人,像幽灵一样,沉默,却充满怨念。是的,他们没有权利,也没有尊严,但是当他们盘聚在一起,他们就像可怕的海藻一样,吞噬海里一切生物呼吸的空间。看到这,你会想起什么?我反正是哑然一笑,必须承认,杨哲在深度上,已经超越了80后的所有作家,他离文学的真谛更近了一步。

但这又是一本彻头彻尾的商业小说。类型非常突出,惊悚悬疑。从故事的开篇开始,一个谋杀案就被捅了出来,一名矿老板被人绑架了,警察介入,开始断案,警察怀疑凶手是大款的老婆,女儿,跟他合作的村官,盗取他秘密的记者,反正看谁都像绑架者,怀疑了一大票人,到后来,所有被怀疑是凶手的人,却神不知鬼不觉的被除掉了,折腾到最后,警察崩溃了,大骂,这一切只有神能做到。当故事结尾解密的时候,杨哲依旧保持着他的黑色。你会恍惚间觉得,这个故事只是《绳子还是蛇》的延续。黑色幽默中带着人性的审判,这就像是血液一样流淌在杨哲的血管里,无论他到哪里,他依旧只能是杨哲。

从他的博客,你能够感觉到,他古怪得甚至有点奇异。当大众都在被《唐山大地震》扇得眼泪直下的时候,他却直言,这只是一部政治讽刺片。所有人都大骂他冷血,他却坚持捍卫自己的观点。由此我相信,这是个固执的人。而这个固执的人曾经声称过,要做一个艺术商人,不赚钱他才不会去动笔。但他却是唯一一个坚持着不写出好作品绝不发表的人。甚至为此,他能忍受贫穷和落寞。所以我最后只能判定,他是个自我矛盾的人。孤独,但却坚强。才华横溢但却不被世人接受。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不得不说他是一个奇葩,或者说是一个怪胎。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