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你听到了吗?
不需要声音,我们各式各样的姿势,也正在发表精彩的演讲。
--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
说完了眼睛,现在来谈谈耳朵。
人活一世,大半的时间要听别人说话。所以,是否懂得听别人说话,直接关系到任何沟通交流的成败,间接则影响人际关系的好坏。
无论是什么样子的交流,大小、正式或非正式,至少有两个角色存在:说话的人和听话的人。这两个角色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由参与交流的所有人轮流扮演。
大多数人喜欢说话,CNN的著名主播Larry King 曾经这么说:“每个人都喜欢跟我抢话筒!”是的,我们都喜欢滔滔不绝地说,很少认真地听别人说话。Larry King天天访问不同的名人:政要、巨商、社会名流等等;各位不妨注意一下他在节目中的表现,不难发现Larry King多数时间是扮演着听话的角色。他也曾经说过,有些主持人实在太喜欢说话了。
在每天的日常生活里,除非别人的话题扯到自己,否则我们就喜欢说个没完,根本懒得去听别人讲话。当然,总会有那么几个爱说话的人,他们的言语会成为众人追捧的焦点,大家喜欢听他们说话,也就不在乎他们是否有没有耳朵了。
聆听
当别人开始跟我们说话,我们开始扮演听众时,我们到底有没有在听呢?还是耳边风吹过就算了?其实我们的身体动作已经告诉对方答案了。
任何一个想被传达的讯息都包含三个要素:
· 说出来的字句
· 说话者的肢体动作
· 弦外之音
先前说过,用字措辞很重要,但是如何让别人注意到我们的优雅措辞呢?记住,对方已经看到我们,也听到我们说的话了,也已经决定是否要继续和我们有所交流或互动。那我们怎么知道对方的想法呢?这些想法会表现在哪些方面呢?通常只要用心看对方的举止,仔细听着对方非文字的语言,绝对可以把对方的心思猜到十之八九。
什么叫做非文字的语言?这不是无声的语言,有声音!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说话的音调高低、节奏快慢、口气态度等等。一个人快乐地说“我同意!”和被逼无奈地说“我同意!”两者的口吻绝对不一样。不一样在哪里?就在“非文字”的语言上。
听别人说话有多重要呢?让我们来看一些人类行为的研究结果,关于成功人士的成功因素,或者就是身边一个挺受大家欢迎的朋友,他们一个共同的特点:擅长“聆听”。他们运用恰当的举止和非文字语言,让别人知道他们在很认真地听,然后在合适的时间,提出贴心诚恳的建议。他们的言行让别人感觉到一种心灵的共鸣,听话与说话之间,他们取得一种令人欢喜的和谐。
这些人在听话的同时,不只是听到嘴里吐出来的文字,最重要的,他们看到文字之外的语言,听到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意思。大部分时候,我们用文字表达的思想,远远少于心里真正想说的话。所以,如果一个人能猜出我们心里真正的意思,那会得到多大的认同感呢!
这里我们来谈谈说话的音调,组成非文字语言的第二元素。一句话的意义,有百分之九十是通过说话的音调来表达的。用不同的音调说同样一句话,听在别人的耳朵里,绝对是不一样的意思。
一般人虽然听到一句完整的话,却经常是左耳进右耳出,跟没听到一样。如果我们听话的时候,能把眼睛和脑子全部用上,那一定能听到比文字本身更完整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