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吴越争霸:大胆的怕不要命的(3)

历史就这四张脸 作者:罗杰


最厉害的还不是这一点,超强的是夫差这状态持续了整整三年。坚持一条道走到黑的狠劲儿,这也叫“疯”。

可想而知,吴国三年的理性备战,力量有多强大。复仇的时机不是到了,而是形成了。好比水历经苦寒终结成冰。

公元前494年,勾践收到吴国大举进攻的消息。他的第一反应是先发制人。吴国迟早要进攻越国,不如趁其还未准备充分,主动伐吴。

勾践的这一战略决策,与三年前雷同。他选择的方式不是防守,而是进攻。此时他笃信:主动进攻是最好的防守。

这是一句误导人的话。进攻与防守,永远是因当时情况而定,绝非一概而论。

三年前,勾践尝到了胜利的甜头。可三年过去,物是人非,他显然对吴国的战斗力准备不足。

越国有清醒、智慧的谋士。大夫范蠡就认为战机并不成熟,主张暂缓伐吴。

要说明的是,勾践也并非头脑发热,他有一种紧迫感。三年前,吴国大军压境的凶悍情形,令他难以忘怀。若不是自己急中生智,后果不堪设想。这一次,他要更主动一些。

于是,他率舟师直趋古称震泽、具区、笠泽,整个水系共有大小湖泊180多个的太湖。

“舟师”,就是能独立完成战略、战役任务的水军。

春秋时期,水战尚处于初期阶段。规模虽不大,但水战的专用兵器却颇有特点。譬如其中两样,钩拒和钩镰。这是为了水战中两船靠近时的特殊用途而设计的,其柄为竹制,长一丈五,顶端有弯曲的铁刃。两船靠近时,可以将敌船推开不让靠近,也可以将敌船钩住拉拢,不让逃跑。

还有更绝的,单听名字像暗器,叫犁头镖,水战中非常实用。《武备志》里讲:“此镖重二斤,首径一寸,长七寸,尾径三寸,下掷贼舟,中舟必洞,中人必碎。”

想想看,掷中对方战船,击穿一个洞;打中人脑,击碎头颅。这是何等暗器?这是最黑暗的暗器,算不算古代手榴弹?

武器再好,也不是主角,水战的主要装备是战船。

吴、越水军都有楼船和桥船。楼船就是指挥船,桥船就是轻快战船。还有大翼、中翼、小翼三种主要战舰船及突冒(船首装有冲角)。

主要战船大翼船长十二丈(约合24米),宽一丈六尺(约3.2米),载乘战士二十六人,棹(手)五十人,舳舻(手)三人,操长钩矛、斧者(各)四人,吏、仆、射长各一人,连同船长,共九十一人。

武器战船齐备,兵士不强也白搭。因此,对于水军的训练尤其重要。吴王夫差这三年都干吗呢?就是练兵!吴军早已不是三年前遭受恐吓就会溃败的吴军了。

勾践主动伐吴,显然对此估计不足。并且,他对本国舟师的实力过于看好,在这一点上,勾践有些狂。而夫差是持之以恒的“疯”。

疯和狂相撞,双方很疯狂,于夫椒即今江苏太湖中洞庭山开战。

夫差等这一天已很久了,他派出伍子胥、伯嚭亲临前线指挥作战,并动用吴国的全部舟师先行到达洞庭山。

洞庭山位于太湖东南部,由洞庭东山与洞庭西山组成。春秋时期的水战,多是水陆结合作战。吴军先用弩射击越军,又用突冒撞击敌船,再进行接舷战斗,最后登船格斗。越军则有些抢滩登陆的味道。

这是水陆结合作战的基本方式。胜败就看谁更勇猛,谁更豁得出去。

这里面有一个心态的差异。吴王夫差与越对战,是报父仇,是决斗,不顾生死。而越王勾践以保全自身,保全国家而主动对吴进攻。

因此,越军看似攻方,军队的整个心态却是守和自保,因此难免有些畏首畏尾。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