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绝不外传的“功夫架”(1)

高手 作者:张志俊


绝不外传的“功夫架”

陈照奎老师传给我的是一套家传低架太极拳,也称“功夫架”,是只传内绝不外传的动作更细腻,手法更多,发劲更猛,技击方法更加明显,技术更加全面的拳架,这套“功夫架”就是我现在练的了,这是从我师父陈照奎那里传承下来的,而我师父陈照奎是从他父亲陈发科那里传下来的。虽然也都是从老架发展而来的,但是质地绝不一样。为什么这么说?陈发科来北京后曾经跟陈照丕说过“你还要继续磨练”的话,因此陈照丕在北京又待了一年多,但这一年多他练的仍然是“老架”而不是“功夫架”,因此陈照丕后来在社会上以及回到陈家沟传授的依然是“老架”。那么,既然“太极拳”只传下来“老架一路”和“二路炮锤”这两路拳,这“功夫架”具体又是怎么来的呢?

太极拳从陈氏14代到现在已经约150到180年的时间了,在不到200年的时间里,这个拳已经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了。早年陈家沟有个人叫陈永辉,和陈永恒,这两个人是当时陈家沟功夫最高,天赋极佳的两个人。他们根据老架创了一套陈式“小架”,这就是“功夫架”,这个“功夫架”严格地说是陈式太极拳的简化拳,没有“老架”这么复杂。但是当再往下传了两代的时候,他们的孙子陈鑫、陈姚对“功夫架”的精妙和精华之处掌握出现了缺失。因为陈鑫有文化,为了怕祖宗的玩意失传,于是就写了两本书叫《太极拳图说》和《三三六拳谱》,陈鑫去世的时候就把这两本书交给他的侄儿陈春元,说:“可传的传之,不可传则焚之。”

《太极拳图说》所载的“功夫架”就是陈发科所练,而陈照丕所练却仍是“老架”。“功夫架”“老架”之间有招法相同之处但也有完全不同的地方,也有名称相同但用法不同。当然,也有人认为陈照奎和陈照丕所练的是一回事,区别仅在于他们都是从陈发科处学来,但陈发科和陈照丕只在北京短暂相处教拳,此后叔侄俩长期的一在北京,一在南京,30年不在一起,所以拳架自然就起了变化。而陈照丕回到陈家沟教拳并在那里故去后,陈照奎被请回乡教的拳架被认为跟陈照丕的不一样,所以,他们就把把陈发科、陈照奎传的拳架称之为“新架”,而将陈照丕教的拳命名为“老架”。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