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又势单力薄,面对几乎整个官吏体系的腐败,在错综复杂的地方关系面前,单靠他一个人能改变的似乎又很有限。
正当曹操信心十足地在济南国推行他的新政时,外界的一些传闻也陆续到了他的耳朵里,有的说朝廷正在调查他,有的说他马上就要被撤职查办,对此他都一笑置之。
敌人的谣言总是出现在敌人最心虚的时候,对于一心想成为能臣的曹操而言,半途而废的事根本不在考虑之列。
直到他接到一封密信,他的想法才发生了改变。这封信是他父亲让人捎来的,曹操看完之后觉得事情远不像自己想像的那么简单。
父亲曹嵩告诉他,一个针对他的阴谋正在悄悄进行,幕后的指使者是灵帝跟前的红人蹇硕。这个老冤家一直没有忘记杀叔父之仇,听说不少人告曹操的黑状,蹇硕一下子来了兴趣,蹇硕之所以没有立即动手,是还想再等等,多搜集一些证据,好置曹操于死地,并且不能翻案。
对于父亲的话曹操没有理由不相信,祖父生前的老关系在宫里还有一些,对于来自后宫里的这些阴谋曹操也一点不奇怪。
看来,想干一番事业,现在仍然不是时候。
为了不给整个家族带来灾难,曹操做出了一个决定:请求调回洛阳。
下派干部由于生活不便,水土不服,要求调回原单位工作,是很正常的事,也是允许的。但必须给出个说得过去的理由。曹操的理由是身体有病,不适应工作。
好在有曹嵩在朝里上下协调,不久朝廷同意了曹操的请求,但没有更合适的地方安排他,只能回原单位继续担任议郎,这样以来,级别和俸禄相应下降了很多。
大概是中平二年(185年)年初,曹操回到了洛阳,继续担任品秩六百石的议郎。可是,他仍然经常请病假,不好好上班(常托疾病)。
在这个时候,兖州刺史部所属的东郡空出太守一职,有关方面经过考察,觉得曹操担任这一职务比较合适,有意任命曹操为东郡太守。
放在一两年前,曹操肯定会认真考虑这一任命,但是他现在已经没有了那番激情和壮志,造成这一转变的是他在济南国的经历。
对于改造一个世界,他已经感到心灰意冷。对于成为“治世能臣”,他甚至感到了力不从心。
他此刻最想做的是:思考,休息,读书。
他决定辞去一切职务,隐居起来。这一年,他才三十一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