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一般都称为社交礼仪。这是因为,如果人们不进行社会交往,礼仪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试想,一个人如果不和任何人交往,独自关在屋子里生活,恐怕谈不上什么社交礼仪需要。可见,礼仪是人与人、社会团体与社会团体在交往中存在的语言和行为规范。因此,礼仪的基本要素包括礼仪活动的实施者——礼仪的主体,和礼仪指向的承受者——礼仪的客体。交往的双方只有互相以礼相待,才可能真正交往下去。否则,如果礼仪主体实施礼仪,而承受礼仪的客体回应的是“无礼”,就会导致交往的中断。所以,在社交礼仪的实施过程中一般都表现为互为主客体。这就是我们一向倡导的“礼尚往来”,即强调施行礼仪是一个互动的过程。礼仪的另外一个基本要素是礼仪的载体,这也是实施礼仪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条件。社交礼仪都要通过礼仪主体的语言、行为或物体表达对礼仪客体的尊重。如主人面带笑容给客人端上茶,请客人享用。在这个过程中所体现的主人对客人的热情接待,是通过人体、物体(载体)表达出来的,这就构成了礼仪的三个基本要素:主体、客体和载体。
礼仪精髓:
交往的双方只有互相以礼相待,才可能真正交往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