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规范有它一定的原则性。人们在复杂的人际交往中,不论礼仪形式有多少差别,只要把握好这些原则,即使由于自己的疏忽而出现了某些差错,也是可以被谅解的。
1.自律
个人是礼仪行为的实施者,只有每个人首先“从我做起”,而不是单单去苛求别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才能创造出一种自然和谐的关系。因此,要加强自身修养,完善个人的人格。在学习、应用礼仪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自我要求、自我约束、自我检点、从我做起。目前,虽然社会上还有些人不注重礼仪,但不能因此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其实,不断地自律就逐渐成习惯了,从而消除了自我约束的感觉,由自律变为自觉了。
2.自觉
在交际中,每个人都应该自觉自愿遵守礼仪,而不是勉强地用礼仪去约束自己在交际活动中的言谈举止。礼仪只有成为自觉行为,才能让人觉得自然大方。不论个人的身份高低、职权大小、贫富贵贱,遵守礼仪都应该是一种自觉的行为规范,任何人都没有超越礼仪的特权。
3.尊重
尊重是礼仪的核心。尊重的原则就是要求人们在社交活动中,与交往对象要互相尊敬、互相谦让、友好相待、和睦相处。在人际交往中无论年龄大小、职务高低都应当受到尊重。对待他人要有敬重的态度,不可失敬于人,不可伤害他人的尊严,更不可侮辱对方的人格。特别是对待自己的下级和晚辈,即使他们做错了事,尽可以严厉批评,但切不可表现出任何的不尊重,否则你也不可能得到他们对你的尊重。所以我们说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是人际关系中讲究礼仪的基本出发点。如果遇到对方有意伤害个人尊严时,要坚决维护自己的尊严。
4.适度
在运用礼仪时,还要做到适度,也就是既要合乎规范又要得体。例如,待人热情固然很好,但应当有度。否则,周到过度会显得卑恭,而做过了头或者做不到位都可能引起对方的不满或反感。
5.宽容
在社交的大环境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处世方法,不同的观点和做法。宽容就是要求我们要学会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善解人意、体谅他人,千万不可求全责备、斤斤计较、过分苛求、咄咄逼人。但是,宽容绝对不等于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放弃自己的观点,也不等于纵容,更不等于胆怯和软弱。特别是涉及人格或国格的尊严时更是不能迁就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