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差别性
礼仪作为一种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在具体应用中还要受到时间、环境和不同的客体制约,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同一种礼仪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阶层的人要有不同的方式。同样是握手,男女之间的握法、力度就应不同,老朋友与新朋友的握法也有不同。再比如,同一句话对年轻人来说可能没有什么,可是对于老年人来说,就可能会伤害他;对同性来说没什么,对异性来说可能就失礼了。正因为礼仪有这样一些差别性,这就要求我们在不同的时间、场合要运用相应的礼仪来展现自己的风采,而不是千篇一律地施一种“礼”。
4.规范性
礼仪,是人们在交际场合待人接物时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我们强调“必须遵守”,就是说不能根据个人的意愿随意改变,它已经成为人们在一切交际场合必须采用的一种“通用语言”,成为衡量他人和判断自己是否自律、敬人的一种尺度。如果人们能够自觉地按照这种准则去做,就是符合礼仪要求的,否则,就是失礼的表现。如果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自作主张,另搞一套,或是只遵守个人适应的部分,而不遵守自己不适应的部分——如别人握手时伸出右手,你偏偏伸出左手;在宴席上,别人都在小口品味酒香,你却大口干掉——那么,轻者造成交往的障碍,使别人不知道你要表达什么意思;重者则会使别人以为你是对他人的不敬。
5.时代性
礼仪的时代性,是指礼仪总是体现着时代的精神和时代要求。根据这个特点,我国十分重视礼仪的改革,其总的趋势是使礼仪活动更加文明、简洁、实用,更加国际化。
礼仪精髓:
礼仪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时代,礼仪的内容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