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手势礼仪

每天学点礼仪学 作者:韩红月


手势属于体语,是人类交流的特殊方式。由于手势直接表达的方式和丰富的表现力,因而在人际交往中被广泛使用。恰当地运用手势,能够交流思想,沟通感情,表现独特性格,展示形象风度。相反,倘若错误地运用或滥用手势,将会招来很大的麻烦。

手势因国家地区和民族传统、文化背景以及礼仪习俗的迥异而不同。即使相同的手势,含义也千差万别,有的甚至大相径庭。仅以手势中的竖起大拇指、其余四指握拢为例,在我们这边表示顺利或夸奖别人;在美国和欧洲部分地区,表示需要搭便车;在德国表示数字“1”;在日本表示数字“5”;在澳大利亚代表骂人的话。

超越区域文化界限的手势,若运用不慎,轻者造成笑话,重者惹人恼怒,甚至反目成仇。因此,在人际交往中,如果要潇洒自如地运用手势,就必须了解和掌握对方国家和地域的文化差异,以及特定的手势符号所表达的特定意思。换言之,对不了解的不用,不要依样画瓢,贻笑大方;对自己了解、别人不了解的也不用,以免造成误会。

在人际交往场合,手势动作幅度不宜过大,上限不超过对方视线,下限不低于自己胸前。手势不要重复,次数不宜频繁。通常不应用大拇指指自己,用食指指点他人,那样既缺乏礼貌,又不尊重别人。手势的运用要优雅、含蓄和得体。手势动作要准确到位,恰如其分地表达正确意思,不可误操作,弄得对方一头雾水。

手势的运用还要考虑对方的地域习惯。如美国人、法国人用手势较多。北欧人很少使用手势。过多的无意识的手势会令人心烦意乱,有时甚至被认为是粗鲁放肆的表现。与亚洲人交谈,也应尽量少使用手势。在商务等公共场合,应避免使用事实上自己不太熟悉,以及尽管对方熟悉、但显得幼稚的手势。更不要使用可能有侮辱意味的手势。

礼仪精髓:

手势的运用要规范、适度和准确,要有的放矢,运用适当,宁缺毋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