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男士初识一位女士,旋即两人坐在一张长沙发上交谈。等到谈话结束时,女士已从沙发的中间一端退到了边上一端。虽然该男士并无不当,却有向对方靠近的习惯,而女士则下意识拉大了与对方的距离。这令人尴尬的一幕表明,距离表示双方亲密关系的程度。有道是,亲者近,疏者远。中国古代两军对垒,距离“一箭之遥”,因为距敌方太近,危在射程之内。当然,这是一种群体行为的距离。
距离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保持距离,就是尊重对方的空间和领地。人们发现,会面时和交谈时最应注意保持距离。或许越往北方,越是空旷,嗓门越大,双方距离就越大,相反,南方两人之间的距离较小。但凡男女之间、上下级之间、长幼之间都应该保持距离。
到外地,到国外,入乡随俗是保持距离的适当方式。你若能够表现出对当地习惯的尊重和重视,尽可能彬彬有礼,试图与对方融为一体,对方将会感到舒适,并由此接受你,便于促进双方的业务关系。
理解职业女性与别人的距离,还应当包括另外一层含义,即女性应尽量以“中性身份”出现,对对方举动做出适当反应,同时避免一切可能被认为是轻浮、亲昵的举动。应当自尊、自重、自爱,学会自我保护。在国际交往环境中,一般认为标准距离为一米开外,以北美人和西欧人为代表。近距离者小于一米,他们是中东人、拉美人和部分欧洲人,如意大利人、法国人、西班牙人和俄罗斯人。远距离者大于一米,他们多为亚洲人,如日本人。距离太远,对方可能感觉冷淡,而距离太近,对方则可能会有紧迫感、威胁感,更加警惕。
礼仪精髓:
在人际交往中,尤其对陌生人和相识不久的人,应与对方保持一定的距离。